古代史
男人屋> 古代史>正文

汉代打拐用重刑:人贩子砍头分尸

2016-12-25 阅读次数:14

汉代打拐用重刑:人贩子砍头分尸

  弟弟被拐卖的西汉窦太后

  前两天,著名网络人和菜头在他的一篇博文里说:“拐卖是因为缺乏子嗣,乞讨是因为谋生乏术。拐卖儿童然后弄残疾再送去乞讨,无论从风险还是成本的角度计算,都只会是小概率事件。”我很赞同菜头这一分析。正如世上有匪夷所思的犯罪方式一样,肯定有奸人将骗来的小孩弄残来乞讨以博得施舍者的同情,如获得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的故事一样。但如菜头所言,一定是小概率,分析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项合法或非法的行当,从其成本、风险和收益入手,应当是一种理智的方式。

 

  古代中国将拐卖人口称为“略卖”,从汉代开始,法有明文此乃大罪,但因为有较大的收益,虽是王法如炉,这种买卖依然千百年来有人做,《史记》中多处记录拐卖人口的勾当。《季布栾布列传》载,被封为俞侯的栾布年少时,“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据《外戚世家》记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弟弟、堂堂国舅爷窦广国曾被人拐卖,他和窦太后相认,是一段曲折感人的人伦故事。这位国舅爷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很显然,这不是穷人家因生活艰难自愿卖儿卖女,而是典型的被人贩子拐卖。因为窦家穷,父母没有能力去寻找儿子。窦少君辗转被卖了十几家,最后卖到河南宜阳,被主人弄到山中烧炭——— 此类“黑窑工”真是历史悠久。在黑炭场里窦少君九死一生,后跟随主人去了长安。少君被拐卖时已能记事,而且这人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主,他记得自己的姓氏与家乡。这时候已经长大的他听说汉文帝新立的皇后窦氏是自己家乡观津人,而窦姓不如李、王、张那么多,再对照新皇后的年龄,他认为这就是当年被选进皇宫的姐姐,于是上书认亲。当时窦家的父母早已故去,难保不是人想冒认皇亲。窦少君特意提到年少时跟着姐姐去采桑,曾从桑树上掉下来。提起这样的细节,窦皇后有几分相信。禀告汉文帝后将其召进宫廷问话,有关家乡的事一一能对上。那时候没有DNA检测技术,纯靠据细节判断,窦氏再问你还记得什么事呀?少君回答说:“当年姐姐被选进宫时,和我在驿站中诀别。姐姐请求驿站的人给我洗了个澡,又让他们让我饱吃了一顿,才离开我而去。”——— 一入宫门深如海的姐姐临别时,对自己年幼的弟弟也就能做这些关爱了,这种细节任何人一生都忘不了的,于是窦皇后抱着弟弟大哭。结局当然皆大欢喜,皇帝降旨,赐给田舍与金钱,并封侯。

 

  可见在古代特别是蓄奴成风的汉代,将男孩子拐卖的主要目的是做奴隶,就如拐卖弱智者进黑砖窑一样,以此最大限度地从奴工身上榨取利益,而将好好的孩子如窦少君弄残去乞讨,其收益不如奴工,且风险更大。———无论在哪朝哪代拐卖人口并将其伤害的罪都比单纯拐卖重得多。古代人贩子拐卖女童,主要是卖给大户人家当奴婢或者卖给那些养“瘦马”的“妓女专业户”训练,等其长大后再让其入青楼为养母谋利。《红楼梦》中那位可怜的香菱(英莲),生在小康之家,父亲甄士隐十分疼爱她。正月十五家中仆人抱着她去看灯时,仆人将小女孩放在门槛上自己去厕所小解时被人贩子抱走了。甄氏“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日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后来香菱被呆霸王薛蟠抢走。在贾雨村手下当差的原葫芦庙小沙弥将香菱的身世告知贾雨村:“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玩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可那时甄家已败落,甄士隐因伤心而入了空门。当年受过甄家大恩的地方长官贾雨村,惧怕薛家和贾府的权势,根本就不想救这位被拐少女出火坑——— 可见解救被拐儿童,还是得靠自家亲人,官府是靠不住的。

 

  当然,历代王朝写在纸面上的律法,对“略卖人”的处罚是相当严重的。汉代将拐卖行为与群盗、盗杀伤人、盗发坟冢等重大罪行并提,并处以磔刑(砍头后并将尸体分裂)。后世王朝的立法基本上沿用这类规定,只是刑罚轻重有所不同。如唐律规定:“诸略人、略卖人为奴婢者,绞;为部曲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元史·刑法志》载:官民人等“但犯强窃盗贼,伪造宝钞,略卖人口,发冢放火,犯奸及诸死罪”,一律交有司处置。可见在后人看来文明程度不高的元朝,略卖人口和造假币、掘墓、纵火一样是大罪。

 

  至于买被拐卖的男孩为自家的子孙,在古代中国也有,如上文提到的唐律规定,其罪仅仅是“徒三年”,远轻于卖为奴仆。但这种情况在处在农业社会、宗法势力强大的中国古代并不常见。因为古代中国没有人口控制政策,且多聚族而居,某个人没有子嗣的话,多半由族内过继——— 所谓肥水不落别人田,且族内供过继的男孩很多,没必要去买一个弄不清来路的男孩来顶门立户,如此做家族长老也难以答应。

 

  对古代王朝处罚拐卖人口行为,必须明白一点的是:因为中国古代是身份社会,人身权利是不平等的,因身份而有差别,因此被拐者的身份不同,对人贩子处罚是不一样的。拐卖别家的奴仆,在官府看来,和盗卖人家的财产不一样。若拐卖“良人”—— 即自由民去给人当奴婢,等于让一个人的身份遭到贬谪,丧失了自由,那么处罚起来尤其严重。如《大明律》规定:拐卖的是他人的奴婢,比拐卖良人轻一等。照此法理,窦少君和香菱都是良家子女被拐卖,人贩子犯的是大罪。尽管中国古代对拐卖行为律法规定处罚甚严,但由于政治不昌明,多“贾雨村”那样的官吏,此类现象很难得到有效遏制。

上一篇: 江山美人,终成作弄:后蜀南唐如何覆灭

下一篇: 明清时期“医生”的社会公众形象为何这么差?

精彩文章

闂備焦妞挎禍婊堫敄閸パ嶈€块柛娑卞灣閻棝鏌涘▎宥呭姢缂佹劖顨呴埥澶愬箻缁涜鏁鹃梺鎼炲妽缁秶绮嬮幒妤婃晢闁稿本绋撻弳鐘崇節闂堟稑鈧悂宕㈤弽顐熷亾闂堟稓鐏遍柟鍙夋尦楠炴帒顓奸崱娆愬闂傚倷绶¢崰娑欐叏閵堝憘锝夊箹娴e憡銇濋柣搴秵閸撴岸寮查崨濠勭閻犲泧鍕伓,闂備礁鎲$划宀勵敄婢舵劕鐒垫い鎺嶇贰濞堟洟鏌i敂璇叉珝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闂備浇鍋愰崢褔宕锕€鐤繛宸簻缁€鍐煛婢跺函楠忛柛瀣箓闇夐柣妯哄级椤モ剝銇勯妷銉含妤犵偛妫欑换婵嬪川椤撗勵棑濠电偛鐡ㄧ划鐘诲窗濮橆優褰掓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烽悞锔炬崲閸岀儐鏁嬫い鏃傛櫕闂勫嫰鏌涜箛鎾村櫤闁活亙绮欓弻娑樷槈濡儤姣愰悗瑙勬礀鐎氼噣骞栨ィ鍐╂櫢闁跨噦鎷�
闂佸搫顦弲鈺傜濞嗘挻鈷旈柛鏇ㄥ灡閸婄粯銇勯幘璺轰粶鐎殿喕绮欓弻锝夊Ω閵夈儺浠惧┑鐐靛帶閹虫挾绮诲☉妯滄棃鍩€椤掑嫬鐤柟鍓х帛閸庢垿鏌i弬鎸庢儓鐎殿噣绠栭弻娑㈠箣閻樻彃濡哄┑鐐靛帶閻忔氨绮嬪澶嬫櫢闁跨噦鎷�, 闂佸搫顦弲婊堟偡閵堝鐓傛繝濠傜墛閸ゅ嫰鏌″搴″缂佽鲸鍨块弻锟犲醇濠垫劖楔闂佺ǹ顑戠徊鍓х矙婢跺⿴鍚嬮柛鏇ㄥ弾娴煎洭姊洪崫鍕㈤柛銈嗙墱濡叉劙鏁撻敓锟�
闂佽绻愮换鎰崲閹邦垼鏉婚梺璇插缁嬫帡宕濆Δ鍛仧闁煎摜鏁搁々鐑芥煏婢舵ḿ鍘滅紒槌栧弮閺岋綁顢曢悢鎻掍壕闁告劘灏欓幉銉╂倵濞堝灝鏋熸繛鍙夛耿瀹曠懓饪伴崼鐔告珫閻庡厜鍋撻柍褜鍓熷畷婵婎樄鐎规洏鍎查幆鏃堝閻樺吀鍑藉┑鐐差嚟婵挳骞忛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