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男人屋> 近代史>正文

张学良掷了银元决定是否杀父亲生前要员

2016-12-09 阅读次数:

 

张学良掷了银元决定是否杀父亲生前要员

 

张学良

1929:张学良的法治手纸

权谋和法治从来都不是一个藤上的瓜。1929年1月11日,百岁后仍然被人称作少帅的张学良,以果敢、决绝、狠毒的手腕,出其不意地袭杀了父亲生前的两名要员,而后以一纸判决将法治像擦过鼻涕的手纸一样扔在地上。

这一天下午,杀心顿起的张学良,前脚送走杨宇霆、常荫槐,后脚开始布置剿杀计划。杨宇霆是张作霖生前堪称左膀右臂的得力干将,在张作霖崛起于东北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常荫怀也是张作霖生前的麾下干将,一身兼任东北交通委员长和黑龙江省省长。

杨宇霆和常荫怀之间,杨宇霆是“带头大哥”,常荫怀是“小兄弟”。张作霖在世的时候,“带头大哥”匍匐在大帅的威权之下,可能不会有非分的念头。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之后,我猜“带头大哥”的心思或许变得活络了。我之所以这样猜想,是因为一些杂乱的历史资料说,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任“东北王”,在那帮满脑子封建意识的家伙看来,杨宇霆应该像个托孤的诸葛亮,可是,杨宇霆的言行让张学良觉得,他想做的可能不是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而是长了反骨的魏延。

今天,我们无从得知“带头大哥”是否真的显露出夺权自立的苗头,可以确知的是,常荫怀这个“小兄弟”紧随“带头大哥”,步步紧逼,让少帅感受到了某种威胁。政治上,他和“带头大哥”一起反对东北易帜归顺蒋介石南京政府,经济上,他站在“铁老大”的位置,利用东北铁路局的财力,支持“带头大哥”“抢地盘”。令张学良恼火的是,当他试图从“铁老大”的钱袋子里拿出一部分银两补充军费,杨宇霆的这个“小兄弟”竟敢对他说不。

所有这些,可能还不足以驱使张学良对他们狠下毒手。

促使张学良下手的导火索,是那天下午三人在帅府的一场对话。这对死党软磨硬泡,建议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处,并交给常荫槐掌管。他们说,中东铁路系中苏合办的铁路,素来不接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的指挥,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就可以将中东铁路纳入东北军的管辖范围。杨宇霆不仅提建议,还带来了事先起草好的文件,让张学良签字。这情形,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逼迫。这个28岁的年轻人能够迅速从他死去的父亲手中接过权杖,固然离不开封建继承制的支持,却也与他非凡的权谋功夫息息相关。你看,在怒火中烧的时候,他并没有拍桌子大吼大叫,而是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此事涉及外交问题,应该慎重考虑,从长计议,晚饭后再议。

饭碗还没端起,张学良已经布置好刺杀他们的计划。

两个小时后,依约来到帅府准备“再议”的死党,毫无悬念地成了枪下之鬼。执行命令的当事人晚年回忆说,他们面对这对大惊失色的死党,宣布说,奉长官命令,你们阻挠新政,破坏统一,将你二位处死,立刻执行。

次日,张学良迅速公布了《杨常伏法之判决书》等有关文件,并在《新民晚报》上公布了有会审人员一一盖章的“判决书”。判决书公布了这对死党的罪状:“暗结党羽,图谋内乱,勾结共产,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

70年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沈阳大帅府参观。留下题字:“两度冲冠为国族,一身肝胆照汗青。”言下之意是,张学良杀杨宇霆、常荫怀,就像西安事变时兵谏蒋介石一样,都是为了国家民族大义,换句话说,两个死者是因为破坏国家统一才被处死的。

真相如何,且不去说它,依我看,所谓破坏国家统一,完全是杀人的幌子,中国史书中充满了这样的幌子,明明是权力斗争,偏偏要拿一定政治上的大帽子,糊弄天下人。我们再看看这杀人的程序。这少帅,从权谋的角度看,干净利索,像个枭雄;从法律角度看,先杀后判,视法律为儿戏,程序如粪土。

程序是什么?程序就是少帅想杀人的时候必须办理的各种手续。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刑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罪刑法定,规定非经法律程序,任何人不能被判决有罪,不能被剥夺生命。如果少帅愿意找个法律顾问指导一下,应该知道杀两个人,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程序。人不是畜牲,不能想关就关了,说杀就杀了。

当年的张学良可能不懂这个,或者不愿意理会这个。案发60年后,张学良在口述历史时说,当年,决定杀杨宇霆、常荫怀之前,他抛掷了六次银元,前三次,都是袁大头在上,他怀疑是银元的成色有问题,再押反面朝上,结果,丢三次又全是反面。他太太哭了,知道他要杀人了。

瞧瞧,归顺国民政府理应遵守国民政府颁行法律的少帅,就是这样判决犯罪嫌疑人死刑的。不要叹息,否则,他们会笑话你是个书呆子。

上一篇: 宋庆龄委身革命:嫁给孙中山并非因爱上他

下一篇: 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劝其组织政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