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男人屋> 近代史>正文

毛泽东为何抛弃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幻想

2016-12-08 阅读次数:

毛泽东为何抛弃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幻想
毛泽东为何抛弃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幻想

  岳麓山新发现“毛泽东小道”,毛泽东“野蛮其体肤”锻炼

  从长沙河西溁湾镇,有路上枫林宾馆,在枫林宾馆围墙后,今天仍可看到一条树木丛生的小道,这条“新发现”的小道,已被长沙的文史专家称为“毛泽东小道”。 就是在这条小道上,青年毛泽东,曾在烈电暴雨中狂奔,与天地风云一同舞蹈。

  长沙气候,冬天极冷,夏天极热,春秋佳日较为短暂,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然而,青春毛泽东却早就喊出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是毛泽东早年日记中的一句话。

 

  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称,世人熟知毛泽东的“雨浴”、“风浴”,但对岳麓山的这条“毛泽东小道”,数十年来一直未有人去“发现”和重视。

 

  其实,毛泽东好友张昆弟早在1917年9月23日的日记里就有以下记载:“今日早起,同蔡(和森)、毛(泽东)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作,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概。”

 

  陈先枢解释:1917年,蔡和森家就寄居在溁湾镇刘家台子(又称周家台子)“沩痴寄庐”,也就是今天的新民学会旧址。

 

  今天的枫林宾馆下,旧时有一庙,庙后有小路直通岳麓山顶,为旧时溁湾镇登岳麓山最便捷小路。

 

  上世纪80年代,蔡畅与长沙来访者谈新民学会,顺便提及溁湾镇有一条“毛泽东小道”。她记得,一个暴雨雷电大作的夏夜,毛泽东遍体淋漓闯到溁湾镇蔡和森之家。原来他刚从岳麓山上跑下来,说是为了体会《书经》上“纳于大麓,烈风暴雨弗迷”的情趣。

 

  毛泽东青年时代“与天奋斗”,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中。周世钊在《毛泽东青少年时代锻炼身体的故事》中就说:毛泽东常常告诉同学:一个人做事,总要放勇敢些,如果畏畏缩缩,前怕龙,后怕虎,那会什么事也干不成。搞体育锻炼也一样。不要被一切困难所吓倒,要有霸蛮精神,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这样才能搞好体育锻炼,才能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也才能通过体育锻炼,进一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勇猛无畏的精神。

 

  毛泽东同班好友罗学瓒在1917年9月20日日记中说:“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得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在1958年的《沁园春·长沙》自注中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首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最爱的体育锻炼方式是游泳,直到晚年,他仍然横渡长江,并赋诗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当年在第一师范游泳的学生中,毛泽东和陈绍休是游得最好的,但毛泽东仍在不断学习,听说有人游泳好,必去访求。1918年初夏,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李某因事回家,路过长沙,毛泽东知道他是游泳高手,就通过第一师范教师的介绍,邀请他到橘子洲头作游泳表演,并请他详细介绍泳姿和游泳的经验。

 

  毛泽东还发明六段锦体操,并坚持冷水浴。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公开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是《体育之研究》,以“二十八画生”之名,发表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 他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肤”,并称体育锻炼可以“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著名学者李泽厚说,青年毛泽东“以不断运动,顽强奋斗,克服‘抵抗’、实现自我为人生快乐,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和行为的主要特征”,“运动、斗争,成为他的身心存在的第一需要”。

 

  岳麓山下进行“新村”建设?毛泽东最终抛弃了改良的幻想

 

  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研究专家黄露生先生说,倡导“与天奋斗”的毛泽东,在长沙,并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斗,他的身边早已聚集起一帮志同道合、追求进步的亲密朋友。早在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等人就在蔡和森家组织了一个战斗的群体——新民学会。这一群想要“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年轻人,集合在一起,共同作战,他们不论是留在湖南还是走向全国,甚至去法国勤工俭学,他们大多数人,最后成为了共产党员,新民学会在湖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黄露生说,毛泽东从1918年到1920年期间,其实,还经历了一段抛弃无政府主义改良幻想,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艰难心路历程。

 

  黄露生介绍,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即与蔡和森、张昆弟等人,寄住岳麓书院半学斋湖南大学筹备处,想要实践“一种和平的,半工半读,平等友爱,以典型示范的方式来创建新生活和新社会”的“新村”实验。他们几人都是穷学生,每天赤脚草鞋,到山里捡柴、挑水,用蚕豆拌大米煮着吃。他们不愁穷,不怕苦,每天照读自己爱读的书,讨论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和时事问题。下午就到橘子洲去游泳,晚上则露宿爱晚亭或云麓宫。这一实验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很快因毛泽东赴北京组织勤工俭学运动而中断。

 

  1919年,毛泽东从北京回到长沙,他在当年12月1日《湖南教育月刊》上发表了其草拟的一份详细的湖南“新村”构想,这是一幅毛泽东设想的理想生活蓝图,他设想,在长沙设立一个新村:一、要创办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学校,自己养活自己;二、由新学生创造新家庭,若干家庭组成一个新社会;三、在新社会中设公共育儿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医院。四、把一个个新村连成一片,就成一个理想的国家。

 

  毛泽东认为,岳麓山一带是实施新村建设的最适宜之处。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检验其新村主张是否受欢迎,发表后的第二天,湖南督军张敬尧就在教育会坪公然镇压学生运动。1919年12月28日,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到达北京进行驱张请愿。在此期间,毛泽东恩师杨昌济病逝。

 

  1920年6月,因军阀内部矛盾,张敬尧被赶出湖南,谭延闿主湘,宣称湖南要进入“湘人治湘”“湘省自治”。毛泽东此时思考究竟要如何改造湖南,中国又将如何改造?毛泽东继续热情“放大”他的“新村”理想,他构想了一个“湖南共和国”。他认为在军阀混战期间,实现全国总建设一时无望,最好办法,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待十年二十年各省“分建设”好了,再搞“彻底的总革命”。他设想在“湖南共和国”内要“建立以民为主的真政府,自办银行、实业,自搞教育,成立工会农会,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他认为,由此创立一个“革命政府”,这实在是“千载一时的机会”。毛泽东把他的构想,发表在1920年9月6日和7日的长沙《大公报》上。

 

  毛泽东的这一惊世骇俗的构想,当然不可能被湖南军阀认同,赵恒惕取代谭延闿后,甚至指使警察召毛泽东诘问,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发表声明:“不论何人,不得于我的身体及名誉有丝毫损伤。”

 

  毛泽东在这一事件中倍感疲惫和伤痛,于是去萍乡休息,他给向警予写信说:“几个月来,已看透了,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

 

  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何叔衡从湘赴沪参加中共一大

 

  此前,毛泽东已在北京初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并和马列主义的杰出代表“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有过深入的交谈。事实的教训,让毛泽东彻底丢掉湖南自治、社会改良的幻想,他回到长沙后,给新民学会会友写信说:“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自己肯收场的。”

 

  蔡和森从法国寄来的信件,明确提出“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之必要方法”。当毛泽东收到蔡和森写于9月16日的长信,“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1921年1月12日毛泽东复信说:“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6月29日下午6时,在一片“黑云蔽天,作欲雨状”的天色中,毛泽东和何叔衡在湘江边搭乘一艘轮船,他们正奔往上海,将在那里和另外的十多个人共同燃起照亮昏暗中国的红色火把。

 

  青年毛泽东的长沙足迹

 

  长沙读的第一所学校:湘乡驻省中学

 

  1911年春,东山小学堂贺岚岗老师应聘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任教,顺带18岁的优秀学生毛泽东来到长沙,毛泽东顺利考取湘乡驻省中学。湘乡驻省中学为民主革命活动家禹之谟先生于1905年创办于长沙,即今湘乡一中前身。

 

  今天长沙城内的新安巷湘乡驻省中学当然早已不存,即使是新安巷,也已化为今五一广场西北角皇冠假日酒店的一角。

 

  初到省城,毛泽东眼界大开,读到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看到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72位烈士殉难,深受感动。又听人说起孙中山革命纲领。毛泽东满怀激奋,写了篇小评论张贴于学校墙上,表示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声称应把孙中山请回担任大总统;康有为任内阁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当时毛泽东还分不清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区别。

 

  为了表示与清朝彻底决裂,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倡议并带头剪辫,还和积极分子湘乡梓门桥的胡崇诚动手剪其他十位同学之辫。

 

  后,湘乡驻省中学临近仓后街湘清里的部分成为长沙《大公报》社址,1920年6月,毛泽东从北京回长沙,住在新安巷族人毛宪的律师事务所内,常到一墙之隔的《大公报》翻阅全国各城市及日本、英国、美国交换来的华文报纸。

 

  成为新军普通一兵,驻扎藩后街

 

  1911年10月24日,长沙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第一个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毛泽东随即投入长沙革命军,但他不愿参加学生军,而投入属于正规军的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

 

  当年长沙49标和50标的部队固然是驻扎在城外今省展览馆、人民体育场、省体育局一带。不过根据萧三的记载,毛泽东“入伍的这一连新兵驻扎在审判厅内(审判厅也还没有开始办公)”,及《毛泽东自述》中说,当时驻扎在城内,可知,毛泽东他们当年的驻扎地在藩后街长郡审判厅无疑。而毛泽东用钱买白沙水也才合理。当年审判厅旧址为今天长沙市公安局后半部。

 

  像牛闯进菜园子,在定王台省图书馆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认为革命已结束的毛泽东退伍,考了若干学校,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读了半年书,认为课程有限,不如自学,遂闯入定王台省图书馆。

 

  今该处为市图书馆所在,遗憾的是,今天市图书馆中,既没有毛泽东看过的世界地图,前几天陪许知远先生到此,竟未看到有关毛泽东看书的简介。

 

  毛泽东在定王台省图书馆进行一番系统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在世界地图中发现世界之大,自身之小。

 

  当了五年半师范生,中专毕业时已经25岁

 

  1913年春天,毛泽东20岁时,父亲不能容忍他在外自修,视为不务正业,断绝了经济供给,同时住宿地湘乡会馆被散兵游勇占据。毛泽东认为自己适合教书,遂报考湖南第四师范预科,次年2月,四师并入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编入第八班。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专心于哲学、史地、文学等,读书不倦,但对数学和美术漫不经心。1916年后,原本专心读书的毛泽东开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具相当的组织和活动能力。

 

  马王街创办《湘江评论》,落星田推动学生运动

 

  1919年4月6日,因母亲病重,毛泽东从北京回到长沙,亲侍汤药。

 

  毛泽东住马王街修业小学,并教历史课,与新民学会会员联合起来,成立新的湖南省学联,学联设落星田商专内,推动长沙五四运动发展,7月14日创办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出至第五号,被张敬尧军警查封没收。10月5日母亲去世,去韶山。11月8日成为长沙《大公报》馆外撰述员。对赵五贞自杀事件发表连番批评。12月16日率驱张请愿团赴北京。

 

  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与杨开慧结婚

 

  1920年7月7日,从北京经上海、武汉回长沙,住在文运街储英源楚怡小学内。7月31日发起成立文化书社。9月3日,在《大公报》发表《湖南建设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一文。9月15日参加在文化书社召开的俄罗斯研究会成立会。

 

  9月份,应湖南省教育会长兼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聘请,任一师附属小学主事(至1921年夏),被一师校友会推为会长(连任两年半)。题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挂附小礼堂。

 

  11月,应陈独秀函约,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参加发起者还有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

 

  冬,与杨开慧结婚。婚房在第一师范内的附小主事室。这一年,毛泽东27岁,杨开慧19岁。

 

  去上海参加一大,佃居清水塘

 

  1921年6月29日,与何叔衡离开长沙,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10日和杨开慧租住清水塘。

 

  自此,毛泽东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毛泽东曾去上海、广州,又一度返回长沙住望麓园1号,后又去武昌。1927年8月18日,毛泽东回长沙,在开福区潘家坪福寿桥旁的沈家大屋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制定秋收起义计划。自此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才重回长沙。不过,沈家大屋在1958年兴建储运公司时,原址被拆毁。

上一篇: 毛泽东严防“枪指挥党” 刘伯承吓得心里打颤

下一篇: 骑墙式汉奸周佛海:一生的遭遇是命运的支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