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
男人屋> 科学探索>正文

别信《鬼吹灯》,这才是真正的精绝古城(5)

2017-02-13 阅读次数:

  解放后,尼雅遗址出土了国宝级文物

  斯坦因离开后,尼雅的考古也沉寂下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疆的考古慢慢恢复后,西域古代文明也成为新疆考古的重点。

  1959年2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史树青,作为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成员进入尼雅。他清理了尼雅三号遗存的一间厨房,发现了麦子、青稞、糜谷、干羊肉、干蔓菁等食物,还注意到一处炼铁遗址,包括矿石、烧结铁和坩锅。

  史树青在民丰县还征集到了一方“司禾府印”,司禾,与屯田有关,古代西域,地广人稀,丝路开通后,西汉政府为了保障商旅安全,在沿线实行屯田政策,平日里开垦农田修个水渠,打仗时则为军队。这一政策受到绿洲各国的一致拥护。司禾府就是统率屯田士兵的。这枚印也算是填补了文献的空白。

  同年的10月,新疆博物馆的考古队也进入了尼雅,跋涉了七天,工作了九天,清理了十处民居。

  10月的沙漠,天无半片云,地无一棵草,白天热到40度,晚上冷到零下10度,经常还会有八级以上的大风。就是这样,考古队还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精绝贵族夫妇合葬墓。越千年未朽的尸体,穿在干尸上艳丽的“万世如意”锦袍,充满中原风情的鸡鸣枕,“君宜高官”的铜镜,还有大量非锦即绸的上衣、长裤,还有印花棉布以及一小块纸片……

  1988年、1990年至1997年间,由中日有关专家共同组成的“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先后对170多平方公里的尼雅遗址进行了9次预备考察和正式考察,每次发掘大概在半个月至三个星期之内,9年一共有140天左右。

  原新疆考古所所长王炳华是9年考古的亲历者,他称这一段是尼雅古国考古的黄金时代,每年的十月,30余名基本固定的考古人员就会赶往民丰汇合,每年也有一些研究古文字、历史、地理、佛教史、古代丝绸的学者加入,再加上雇工、司机和后勤保障人员,也是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平日里无人问津的当地招待所立刻就会爆满,由于要购买大量的蔬菜、睡袋、帐篷、烤肉烤馕的无烟煤,民丰的居民也就知道了考古队员要进入遗址了…… 炳华先生1960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到新疆,从事考古工作40多年。他发掘过古墓沟,重新寻觅到小河墓地,由楼兰东入敦煌,西向焉耆、轮台,南向伊循,重访过当年斯坦因发掘过的所有遗址,包括楼兰和尼雅。

  王炳华说,斯坦因作为一个学者,他对西方的文化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尼雅出现的文物,凡是跟西方文化有联系的地方,他都可以把它充分地识别出来,把它介绍出去,但是对于东方文化,对于汉朝的中原的文化,他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在他的报告中是看不到精绝国与中原的多少联系的。中国的考古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使尼雅遗址变得更为丰满,呈现出与中原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一面。

  大家公认1995年的考古工作收获最为丰硕,毫无异议地成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

  尤其是发现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双人合葬墓,(现在命名为尼雅古墓群8号墓),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一块织锦护膊织着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同时出土的另外一块织锦上有“讨南羌”三字,两块织锦可以和缀为一句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除去文字之外,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等,内涵极为丰富。

  王炳华至今依然记得发现这块儿织锦的情景,也是在一具精绝王夫妇合葬墓中,完整的棺木悄悄打开看一下,发现胳膊上有一块锦,是为了把衣服绑得紧一点,并不很大的一块锦料,但上面的铭文非常清楚。“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几个字非常清楚,当时非常激动,立刻不敢动了,知道里面有丝织品,怕经过一千多年保存质地不是很好,需要重新封起来,等把准备工作做好再来提取。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精绝古城,真正的精绝古城,尼雅遗址

  当年精绝王国的统治者,对‘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含义,应该没有那么深的理解,他也许就是觉得好看,只是作为一种布料使用,这些从中原过来的汉朝的织锦,从图案设计到它的一些吉祥用语,都有非常特别的含义,但西域三十六国的贵族们并不一定有那么深的理解。”

上一篇: 十大世界未解之谜 连科学家都难以解释

下一篇: 为了复活50年前的“冷冻人” 他背了半个世纪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