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6 阅读次数:
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认为,老品牌的所有者,特别是国资监管部门,要敢于将老品牌从“冷库”中释放出来,摒弃“宁可被动消失也不能主动流失”的思维,精心挑选品牌人格化的代表,利用混合所有制长处,发挥民营资本敢闯敢拼的优势,创造条件助力老品牌的振兴。
注重平台模式,研发无国界
重拾辉煌,海鸥也清醒地意识到,目前市场还是佳能、尼康、索尼三分天下。光凭民族情结远远不够,“打铁还需自身硬”。数码时代的移动化、终端化、个性化等催生更多新的应用,相机产业也必定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很快,一支深圳的数码相机团队进入海鸥视野。这支10余人团队成员从某知名相机企业跳槽组建,既有光学高手,也有图像处理行家,掌握着现代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但现实中屡遭碰壁,国内没有一家真正能够让这群年轻人实现“中国造”数码相机抱负的企业。听到“海鸥”回归,双方一拍即合。如今,海鸥数码以这个团队为班底,依托深圳良好的数码产业环境,组建了深圳研发中心,目前已发展到50余人。
同时,国内某知名企业任高管的曲建涛也一直对海鸥这个民族品牌情有独钟。当安国军邀请加入海鸥新团队时,曲建涛二话没说,出任海鸥数码公司总经理。“要论薪资,那是‘天上地下’;但‘复活海鸥’是一份油然而生的使命感。”
曲建涛介绍,经过海鸥上海研究院和深圳研发中心三年研发,目前已形成国内最具实力的数码相机研发队伍,聚集涵盖机械设计,光学设计,电子硬件设计,软件系统,图像技术开发等行业的专业人才,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设计工程师70余名;已有50余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形成拥有自主独立知识产权的UI技术、图像处理技术 SIPT2、全天候柔性防抖技术SUPER.I.S系统、自动对焦系统等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