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阅读次数:
网络图片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九江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上,主讲人丁璇提及的“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引起争议。对此,有记者求证九江学院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该校的确举办了此场公益讲座,但是网上爆料的争议性话语图片并非当天讲座内容。工作人员强调,“当天讲座并没有任何不妥言论。”(5月21日《沈阳晚报》)
2016年9月26日,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编著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约7成在校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调查人群以女性居多,占60.4%。可见,7成在校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且其中女生居多,表明当今大学生在性问题上越来越开放,这显然是个危险信号。如此语境下,女讲师在高校讲座中,公共反对婚前性行为,认为“女孩最好嫁妆是贞操”,实际上是一种善意的忠告。
虽然西方国家存在婚前性行为的现象,但并非中国大学生眼中的“性开放和性自由”,中国大学生对国外“性”的解读,往往是受到了欧美电视剧中部分错误的观念引导。事实上,即使西方学者,也不支持婚前性行为。前不久,美国社会学者爱博文·麦尔斯(Edwin Myers)教授,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作“但愿婚前都知道”大学爱情观讲座时曾表示:“发生婚前性行为,这不是爱,是愚蠢”。他还表示,对于中国大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开放程度非常吃惊。同时,他建议恋爱中的大学生在表现彼此爱慕情绪时应该含蓄一些,注重场合。
众所周知,婚前性行为的本质是发泄欲望、排遣寂寞,虽然新鲜刺激也是一个主因,但太过于沉溺于新鲜刺激,会使人性情狂乱。再者,婚前性行为有违道德伦理,自不必说;关键是,其隐藏着情感纠葛、身心健康、意外伤害等诸多风险。可见,婚前性行为与性道德、性文明、性健康等背道而驰,不会被主流社会认同,大学生群体更要敬而远之。基于此,西安某高校曾要求女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这显然是对性文明的一种引领。大学生是社会示范群体,理应抵制不健康的性文化,并在拒绝婚前性行为等方面做表率。
不可否认,婚恋自由是全体公民基本的人身权利。然而,少数大学生由于受西方错误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恋爱中忽视了道德。同时,有的高校一味地重视基础学科的教授,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导致一些大学生过早地受到社会上不良婚恋观的浸蚀,追求肉欲,贪图享受,而放弃了社会责任感;再者,一些高校平常对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放任不管,导致他们频频与外界接触,在社会上广交朋友,不排除有少数大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
特别是,7成在校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值得高校反思。首先,高校应开展性问题调查,开设性教育课和婚恋教育课,让大学生直面婚前性行为等焦点话题,通过教学和考查,引导大学生分析和明辨婚前性行为的是非,认清婚前性行为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从而树立正确的性爱观,自觉远离和抵制婚前性行为,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命、爱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