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男人屋> 社会新闻>正文

雄安打拼22年 温州一商人攒下10间店铺

2017-04-15 阅读次数:

  王文有和他的服装店

  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诞生”半月。在刷屏式的各方报道及各界议论声中,它所带来的热度有增无减。

 

  事实上,在雄安新区被正式命名前,更多当地人习惯称这里为“雄州”。2012年底,涵盖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白沟等周边部分区域的雄州温州商会,挂牌成立。目前,雄州温州商会已有300余家温商会员企业,在雄安新区经商的温州人已超过4000人。可以说,温商是雄安新区乃至保定市内浙商的主要力量。

 

  早早“布局”的温商,在“新区”命名前的一二十年间,是如何打拼的?未来他们会下一盘怎样的棋?我们先来看看一对温州父子在雄安的奋斗经历。

 

  父亲王文有:

 

  从北京进货到雄县摆地摊

 

  22年赚下10间商铺

 

  今年44岁的王文有是温州永嘉人,来雄县已有22年。如今,他是雄州温州商会执行会长,在当地有10间服装商铺。

 

  王文有自称是第二个来雄县的温州人,“比我早的,是一个瑞安人,他来这里开了家理发店,很多当地人去他那里剪过头发,夸他手艺好;后来,理发店关了,变成了熟食店,温州有名的鸭舌,就是他带到雄县来的。”

 

  回想当年,王文有是带着即将临产的妻子,和四位同胞兄弟一起来的。他说,从僻远的温州农村走到这个靠近北京的小县城,“却发现,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

 

  王文有的几个兄弟陆续去了其他地方发展,只有他留了下来,在这片“处女地”努力开垦着。

 

  “我去北京进货,然后拉到这里来卖,赚差价。”在王文有的印象中,当时雄县刚开始造出一批新房子,住进了新屋的县城人,很缺价廉物美的家具。“就像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演的那样,县里的人觉得缺什么,我就去北京进什么。”王文有说,在雄县的前十年,他卖过家具,后来就做起了各种小商品生意。

 

  直到12年前,王文有开始一心一意地做服装生意。“这里的冬天比我们温州冷很多,羽绒服是必需品。”王文有凭借着温商独有的眼光和胆量,一步步做起来,如今,他的商铺散布在雄县最繁华的文昌大街上,“大品牌的专卖店,小市场的摊铺,我都做。”

 

  投资1400万元改造市场

 

  却住年租金不足1万元的房子

 

  来雄县22年,王文有每年都要回温州老家两三次。“吃惯了保定驴肉火烧,身体一天天‘涨’起来,要不是我还会一口难懂的温州话,你猜得到我是温州人吗?”王文有笑着说,还不时拍拍自己厚实的肚子。

 

  事实上,王文有在雄县不停扩大着自己的事业,他把赚到的钱,绝大部分都会投到新的项目中。2013年,他和刚成立的雄州温州商会的同乡一起,经过竞标,拿下占地14亩多的雄县雄州市场改造项目,其中,他一个人就投了1400万元,“包括改造、运营,合同期限40年。”

 

  王文有说,参与竞标的有5家企业,包括当地资金实力最强的建筑公司,但最后是他们拿下了项目。雄县一名官员偷偷告诉王文有:温州人肯吃苦,做事踏实,观念开放,所以愿意把项目交给你们建造、运营。

 

  之后,这个市场的规划不断“升级”,“原本是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后来说地上要建六层。”王文有说,直到“新区”正式命名前,这个项目原本预计总投资6000万元。但如今,“6000万肯定不够,得一个亿。”

 

  难以想象的是,来雄县打拼这么多年、身家几千万的王文有,如今在当地还租房子住。“现在住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每年租金不到1万元。”王文有说,在他的骨子里,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温州人,“年纪大了,还要回到老家的。”

上一篇: 无意中晒了一张比基尼照 妙龄女子因此捡回一条命

下一篇: 1亿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5.5% 哪些人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