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男人屋> 近代史>正文

孙中山何时曾要解散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2017-03-29 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他曾多次宣称,除非国民党有一个真正革命的纲领,否则他就要同这批人分手,并解散国民党。他宣布他将组织一个新党,或者本人加入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与宋庆龄,国民党革命纲领,孙中山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他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又是中国最早接触到世界上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先行者。宋庆龄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特别是晚年的孙中山在提出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理论和实践重大进展中,宋庆龄无疑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今年11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与宋庆龄力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情谊。

  一

 

  1913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进行革命活动。此时,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后回国途经日本,经家人的引荐下从横滨到东京见孙中山,从此开始熟悉孙中山进行革命工作的环境和需要。

 

  这一时期宋庆龄主要做一些协助性工作。从1914年9月开始宋庆龄每天和孙中山一起工作,担任其英文秘书。宋庆龄学会了如何把密信写成密码、把密码译成明文等技能,在孙中山的引导下她掌握了进行地下政治活动所需的技巧和保密措施。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以后,宋庆龄继续担任其秘书工作,尽全力帮助孙中山确立了“以俄为师”的联俄政策。致力国共第一次合作不仅是“孙中山革命历程中最辉煌的年代,而对于宋庆龄来说,也是她崭露头角的年代。”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宋庆龄参与了孙中山同苏俄来华的代表多次会见与会谈。从1920年11月下旬到1922年6月间,孙中山多次与共产国际代表及共产党代表会谈,他逐步接受了建立一个联合各阶级的政党的建议,这对中国国共两党的合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因为这些活动,使得孙中山对于共产主义及苏维埃制度的一些疑虑消失了,从而开始相信共产主义。

 

  1922年,孙中山与列宁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孙中山向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发贺电,表示愿意中俄两党团结起来共同斗争。而孙中山致列宁的信函电文,大多由宋庆龄起草。此后,宋庆龄除了处理函电和翻译外,又开始加紧学习俄文和德文,目的是为加强与苏俄之间的联系做必要的准备。孙中山在同国际代表进行会谈时,会谈前的准备和会谈后的联系都是由宋庆龄亲自着实准备的,宋庆龄在其间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有时这些准备工作往往超过了会谈的具体内容。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击广州中华民国总统府和孙中山、宋庆龄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与此同时,国民党一些党员联名请孙中山下野,这两件事对孙中山打击很大,他深深地陷于彷徨与苦闷之中,随即再一次由广东抵达上海。经过叛变之事,孙中山下定决心开始考虑国民党的前途。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并派越飞来中国。越飞自1922年7月被苏俄政府任命为驻华全权代表,8月下旬曾派他的代表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远东局势及解决方法问题。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从普遍意义上说标志着联俄政策的确立,进而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开展。此外,就在宣言发布不久,“二七惨案”爆发。这件事情撕掉了军阀吴佩孚自由主义者的伪装,知识界和小资产阶级转而同情回到广州的孙中山,大多数共产党人也改变了对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态度。

 

  孙中山再一次回到广州巩固政权,并派出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团去莫斯科,就援助广州政府的各种形式进行谈判。孙中山提出希望苏联派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鲍罗廷便作为第三国际派遣来华代表,于1923年10月自苏联到粤拜访孙中山,并被任命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学习俄国组织训练方法,积极开展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孙中山对英美的失望使苏俄成为了他最后的选择。而这一时期宋庆龄因为孙中山联俄的需要,也接触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从而理解苏俄实行的社会制度,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

 

  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拓了世界历史的新时期,“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发端。中国工人阶级作为自觉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则使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3年夏,李大钊应孙中山邀请赴广州,并在年底积极帮助孙中山完成改组国民党和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陈炯明叛变之后,中国共产党负责人陈独秀、李大钊先后拜访孙中山,共同探讨今后革命的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公开宣言要与孙中山合作。宋庆龄始终赞成孙中山并在幕后帮助他进行国民党的改组,促成国共合作。

 

  此时,国共合作的大气候已经初步形成,但国民党右派反对这一合作,更反对三大政策。当时真正彻底并始终支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党员并不很多。就是孙中山的亲密助手中,如胡汉民、汪精卫等,都是有条件地支持,或心存疑虑。廖仲恺、宋庆龄是寥寥支持者中最坚决的两位。当时,国民党右派为了阻止合作的实现,曾游说宋庆龄,希望得到她的帮助,遭到宋庆龄拒绝。宋庆龄的无条件支持,对于孙中山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宋庆龄对于促成孙中山坚决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和制定三大政策,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没有人能代替的。1962年11月12日,宋庆龄在《人民日报》以《孙中山和他同共产党的合作》为题发表文章,文中这样写道:“国民党右派不满意孙中山倾向于社会主义和刷新三民主义的做法。他们十分厌恶他的三大政策,特别是‘扶助农工’这一条,他们认为这一条是对他们利益的威胁。在这种合作中,像在其他革命工作中一样,每当孙中山要向前跨一步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企图把他拉回来。一听到宣布他决定实现这种统一战线,有些人就来找我,以为我会帮助他们反对这一行动,当我拒绝这样做、孙中山坚决做下去的时候,这些人就退党,并且公开攻击他。可是孙中山是吓不倒的。他曾多次宣称,除非国民党有一个真正革命的纲领,否则他就要同这批人分手,并解散国民党。他宣布他将组织一个新党,或者本人加入共产党。”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侨胞的代表共156人。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瞿秋白、林祖涵等都是代表,李大钊还是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之一,宣言、党务、章程等审查委员会也都有共产党人参加。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他将大会的中心任务概括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重新来改组国民党的全体。”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与激烈争论,全票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总章》等重要议案。最后,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与监察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大会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从而实现了国民党的改组,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当时,长期担任孙中山秘书工作的年轻的国民党员宋庆龄,虽然没有以代表身份参加大会,但她积极支持这次大会通过的宣言,也积极支持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并为大会的召开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宋庆龄始终与孙中山脉搏相通,心声与共,弹精竭力地积极辅助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在看到孙中山的新政策初步显示威力后,宋庆龄深受感动,更加全力拥护。宋庆龄曾著文《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并被收录到《宋庆龄文集》中这样表述:“我清楚地记得1924年7月广东全省第一次农民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必须成为中国新力量的中国人民来参加革命。这些农民来自广东各县,许多人赤着脚走了好些里路来到广州。他们衣衫褴褛,有的还带着箩筐和扁担。我深深地受了感动。”“孙中山也很受感动。我回到家里之后,他对我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并且又告诉我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在自救中所必须起的作用。”

 

  可以说,致力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这几年是孙中山革命历程中最辉煌的年代,对于宋庆龄而言,是她崭露头角的时代。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涨,也体现了孙中山、宋庆龄革命思想的升华和为中国民主主义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上一篇: 九大后“老帅座谈会”:提议改善中美关系

下一篇: 1942年刘少奇在日战区遇险 是如何脱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