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3 阅读次数:
胡耀邦 资料图
1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七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了中南海。当时,华国锋和胡耀邦对下乡知青是十分同情的,但在解决问题时,刚开始还停留在怎样改进工作,加强领导,制止干部违
1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七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了中南海。当时,华国锋和胡耀邦对下乡知青是十分同情的,但在解决问题时,刚开始还停留在怎样改进工作,加强领导,制止干部违法乱纪的思路上。
当年5月29日,胡耀邦在听取宣传口和政法口的工作汇报时,触及到知青返城问题,他立即和全国的就业问题联系起来。他说:
“要下决心解决就业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好经验你们要登报。要不厌其烦。不惜篇幅。……知青办应推荐。”
6月13日、14日、15日三天,耀邦同志抱着“要把就业问题说到家”的态度,一口气谈了三次就业问题,其中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十分惊人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判断力。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尚未完全启动的时候,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有企业不如民营企业(当时叫集体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并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实为高瞻远瞩之见。
下乡插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
耀邦同志有个习惯,爱记数字,爱算账,对数字的加减乘除得心应手,尤其是对经济问题。他说:
“现在有几百万青年要就业,今后每年要增三百万,到一九八五年要二千万……现在七百万,再过几年二千万待业人员怎么办呢?”
当时,我党在宣传上,把“失业”称为“待业”。对此,他非常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掩盖社会矛盾,自欺欺人,他说:
“要着重谈一个问题,把城市几百万待业青年安排好。我们用‘待业’两个字,外国人说他们本来是失业,……要把问题说到家。”
耀邦同志对知青上山下乡早有看法,他认为经济问题和就业困难是其主要原因之一。1978年4月4日,他对中央党校同志讲:
“现在全世界都从农村吸引人到城市,只有我们从城市到农村,这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到农村去搞饭吃,现在城市有许多事情要做,一是服务,二是建筑。现在洗澡、理发、交通都紧张,不搞这些,而到农村去搞饭吃,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下乡,下乡还要插队,才是马克思主义,太片面了。”
就业再走老路,就是新的“祸国殃民”
文革结束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耀邦同志看来,全国的总劳动力应在各生产部类重新分配,因为现代化的工业势必要大量减少工人数量,他说:
“以后,我们现代化工业是要搞的,煤的现代化工业,油的现代化工业,钢铁的现代化工业,电的现代化工业,越是现代化,人越要少……绝不能糊里糊涂在现代化、自动化工业里增加很多人。”
核心提示:根绝高利贷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在农民的生存经济面前,即使如建国初期那样强大的政治运动手段,也无法100%奏效,不能不说,道德愿景也好,政治正确也罢,都只能等待生存经济的最终转型。 土改现场 资料图 1950年7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土改中
核心提示:在深圳最高的国贸中心大厦的旋转餐厅,老人讲道: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改革开放动摇不得,继续发展,人们生活要不断继续提高,他才会相信你,才会拥护你。我们耽误了几十年,不耽误
核心提示:梁广大向谢非提出,希望能让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尽快见报,谢非说先等等。但梁广大等不住了,他心想,本地报纸不能刊发,那我就出口转内销吧。2月12日,他找来时任珠海宣传部副部长彭冠和珠海特区报的摄影记者何华景,让他们找出一些代表性的照片来,
核心提示:就是新的祸国殃民!这话太刺激,这话不是针对广大就业群众说的,也不是对重工业产业里的产业工人说的。我认为是对当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说的,因为对我国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来说,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决定了人们的就业门路和思想意识。在耀邦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