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4 阅读次数:
又到了发年终奖的时候。
除了真金白银,很多公司还会给员工发放实物奖励。但很多情况下,公司造什么产品,就给员工发什么物品。这样的做法让员工哭笑不得。
但很多聪明的员工会这样做:收到实物奖励后,立即以低价转手出货。
前一阵子,中国一家大型企业就给员工发了自家产品作为年终奖励。这就是永远不缺话题的格力电器。
有眼尖的网友爆料,在二手平台上,竟然有格力的员工在低价专卖年终拿到的格力手机。
难道是因为格力手机不被自己人认可吗?
有卖家自称内部员工
早在1月9日,有消息称,格力电器给员工发放了格力手机,并要求全体员工春节后需使用格力手机。随后,格力方面人士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发放手机只是员工年终奖福利的一种,“公司年终奖分为实物奖和现金奖两种,实物奖会给员工提供几种选择,都是公司的一些明星、优质产品,包括格力手机以及格力IH电饭煲等。并不是只能选择买格力手机。”
对于此事,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出席珠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时回应,今年公司员工人均年终奖1万元以上,并表示,“我就一句话,就是强制了又怎么样?你是我的员工有什么理由不用我的手机,你对自己的产品都没有信心,凭什么让市场认可。”
可就在1月22日晚间,大批格力2代手机出现在国内知名二手交易平台闲鱼网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浏览转卖信息发现,转卖的格力手机多是全新机,定价多在2000元左右,有的定价高达2600元,有的低至1800元。对比格力电器商城报价,格力手机2代的售价为3599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留意到,除了格力手机2代,被放到闲鱼网上转手的还有大量格力手机1代。格力1代的转手价在500元左右。
在卖家公开信息中,不少卖家称,自己的格力手机是公司年会抽奖所得。
▲二手交易平台闲鱼网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接触的14位卖家中,有2位卖家声称自己是格力的内部员工。其中,一名安徽合肥的卖家甚至在转卖信息中明确表示,自己转卖的是公司年终实物奖,并张贴出格力电器内部员工保修凭证。
该名卖家将价值900元的格力手机1代以500元的价格转出。对于公司发放的保修凭证,他告诉记者,“保修凭证是公司统一发的,就是(将产品)带出生活区及公司的一个凭证而已。”
对于为什么要转出手机,该卖家表示,格力手机是公司年终实物奖,属于强制购买,“买了也没啥用。”
该卖家介绍,格力年终实物奖中,有的员工买的格力手机1代,有的买的是2代,而年终奖额度较高的一般购买格力手机2代。
格力相关人士此前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公司员工实物奖是根据员工一年的绩效,计算一个奖励额度,员工可以用这个额度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实物奖产品。
另一名自称格力员工的卖家则来自珠海斗门,他将格力1代手机以900元原价转出。
不过,记者也无法直接证实上述卖家身份的真实性。另外,闲鱼网上近几天也涌现一大批求购格力手机的买家,他们纷纷发布回收格力手机的信息。格力2代收购价多在1200元左右。
这里或许才是最大来源
不过,多数卖家都表示自己不是格力的内部员工。其中,有部分卖家称,自己的格力手机是格力相关方结账时抵账所得。
其中,一位卖家告诉记者,自己并非格力员工,其所在公司是格力的客户,“是格力强迫他的顾客买的”。
而另一位来自珠海香洲的卖家表示,自己有一批格力手机2代现货。他告诉记者,自己也非格力员工,“朋友开厂的,格力压了很多手机给他,他送了我几部。我送完亲戚朋友,还剩几部,就拿出来卖掉好了。”
大部分声称有大量现货的卖家表示,格力手机是格力相关方压货或者抵账而来。有卖家告诉记者,格力员工通常不会有这么多现货,一般只有一台。
在闲鱼网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一位武汉的卖家甚至贴出格力电器的邮寄包裹,以证实货源。
上一篇: 年终奖隐藏的套路:男女员工都发卫生巾
2月5日消息,之前有消息称,格力电器(25.260, -0.13, -0.51%)将为员工涨工资,还在年终奖包含了全新一台格力手机二代,目前这款手机发布,还没上市过。有网友发现,董明珠发员工的年终奖被变卖?闲鱼现大量格力手机2代,于是就有网友猜测,随着董明珠为员工年
CFP 供图 比拼年终奖:一场行业景气值的暗战 时代周报记者 李洋睿峥 发自广州 不知什么时候起,年终奖和年会成为公司年末标配。每年这个时候,比拼年会的奢华程度,比拼年终奖的多寡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的企业发放了1.7亿元的红包,有的企业送给了员工
马上就过年了,除了放假,最让人心情澎湃的事情莫过于年终奖这个事儿!毕竟年终奖决定着很多人的过年姿势,但现在的老板们各种新招层出不穷,年终奖的形式真的不仅是现金,多的是那些别人家的年终奖.... 扬州某老板透露,这次年终奖最高是500万元,员工们都以
今年有年终,没有奖!埋头苦干一整年的苑红,年底刚接到上级通知。财务解释,10月份发的项目绩效奖金就相当于年终奖。虽然心理不服,不过苑红也拿公司没办法。入职时,这家影视制作的民企关于薪资和年终奖,劳动合同上没有具体规定,只能吃哑巴亏。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