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9 阅读次数:
对15元盒饭的热议背后,是大众对低价、低门槛的普惠性产品会否消失的忧虑
春运伊始,不少旅客没能在高铁上买到15元盒饭。抱怨声中,人们发现,2015年实施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中,“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断供”的条款已经取消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也站出来回应:“不再针对某个单一餐食品种做硬性规定,而是要求针对多样化需求为旅客提供高、中、低档不同饮食产品。”
“15元盒饭不断供”,这样的条款其实没必要。一是列车对餐饮没有强制消费与最低消费,旅客不是必须买更贵的。二是低价餐食在火车上并非没有。如今中国铁路在途供应餐饮产品多达400多种,其中不少产品在10元以下:想吃凉的有面包、三明治,想吃热的有包子、饺子,也可以“自备干粮”。这说明15元的盒饭有丰富的“替代品”,不是“非他不可”。
保证“15元盒饭不断供”,对于铁路也有点强人所难。“淘宝”“京东”还有断货的时候,更何况是行进中的列车?盒饭又是熟食,不能长期储存,预备得少了,旅客买不到会遗憾,但还可以选择别的餐食替代;准备得多了,倒是不断供,可这就意味着得自己消化库存,自己背负亏损。如今,铁路也是企业了,没理由不考虑库存,强做亏本买卖不是?
其实,旅客对15元盒饭断供的热议,远不止盒饭这么简单。质疑的背后,是以铁路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大众对低价、低门槛的普惠性产品会否消失的忧虑。动车组来了,绿皮车会否消失?上千元的动卧开行了,两三百元的硬卧还有那么多吗?互联网售票渠道增加了,车站窗口还保留吗?当我们的服务产品越来越丰富、服务手段越来越先进,更须多体谅低收入阶层、高龄旅客,以及低教育程度务工人员的“掉队焦虑”。特别是在春运这样的供需矛盾较紧张的时候,在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同时,兼顾均等化与公平性尤显重要。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过去“一刀切”“死命令”式的服务肯定难调众口。无论是适应“荷包鼓起来后”的新消费需求,还是消弭特殊群体的“掉队焦虑”,都得依靠服务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层次、更多品类的服务,换得喜庆佳节的皆大欢喜。
上一篇: 两部门回应娃哈哈缴费500项:实为212项 没乱收
下一篇: 马云:美国经济有问题 不该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