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6 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救国救民、反封建、反专制、反腐败的革命政党,是中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这种认识也是蒋经国晚年再次与共产党缓和关系,谋求促进两岸统一的重要思想基础。
晚年蒋经国 资料图
从苏联到中国大陆,再随蒋介石从大陆退踞台湾,成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蒋经国的一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蒋经国到底是如何看待共产党的?他对共产党态度的转变,对两岸关系造成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疑问,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了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李振广。
环球人物杂志:从亲共到反共、再到与共产党缓和关系,蒋经国对共产党的态度一直在变化。您认为,蒋经国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
李振广:蒋经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共产党的认知是不同的。总的来看,无论他曾经说过什么,但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救国救民、反封建、反专制、反腐败的革命政党,是中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这种认识也是蒋经国晚年再次与共产党缓和关系,谋求促进两岸统一的重要思想基础。
环球人物杂志:蒋经国晚年对共产党态度的转变,对两岸关系造成了哪些影响?
李振广:从1950年到1975年,蒋经国一直处于父亲蒋介石的阴影下。为了巩固蒋家在台湾的统治,在对待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上,他没有选择的余地。直到蒋经国成为台湾最高领导人后,他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70年代后,受到国民党政权被迫退出联合国、中美建交等因素的冲击和大陆推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的影响,蒋经国对中国共产党也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毕竟他明白,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两岸人民共同利益出发,作出和平统一决策的重要性。
环球人物杂志:马英九曾评价说:“蒋经国在两岸关系的解冻上迈出了第一步(开放赴大陆探亲)”。是什么促使蒋经国迈出了这一步?
李振广:首先是蒋经国的民族大义。当时,国民党到台湾已经30多年,两岸继续对峙不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思想的中国人,蒋经国希望两岸关系缓和、希望两岸逐步走向统一。尤其到了晚年,蒋经国有“时不我待”的感觉,这是促使他解冻两岸关系的内在因素。
其次是大势所趋。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台湾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的活力逐渐凸现出来。中国崛起的希望在于大陆,在于两岸统一。对这一大趋势,蒋经国是非常清楚的。
第三,给历史一个交代。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打开两岸关系的大门,推动两岸最终统一是蒋经国的历史责任。他迈出这一步,给了历史一个交代,因此历史也将把他载入史册。
环球人物杂志:蒋经国对共产党的态度,是否也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党领导人?他们对蒋经国的政策有哪些继承和违背?
李振广:蒋经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他在晚年的行为影响了一批国民党人。蒋经国去世后,国民党领导人李登辉为了权力之争,一方面继承了蒋经国的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开始追求“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这实质上违背了蒋经国追求国家统一的政治遗志。直到最后,李登辉明确提出“两国论”,完全放弃了蒋经国先生追求国家统一的理想,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台独”分裂分子。
不过连战、马英九等国民党领导人在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上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识,而不被过去宣传的意识形态偏见所蒙蔽,有助于他们在两岸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做出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决策。这也是蒋经国给国民党留下的一份重要的政治遗产。
上一篇: 蒋介石曾两次欲推行简化字
核心提示: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多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要重造乾坤。实际上是因为某红色十年的开始,高考停止,毕业生们无法进入大学,也没有办法安排工作,积压的人数越来越多后,才被安排到农村去。 小芳 资料图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柏舟
核心提示:1934年1月25日,在福建沙县战斗中,姚喆亲率红十团主攻连50余人突击入城,与反扑之敌展开激烈巷战和白刃格斗。黑夜里,他被隐藏在街巷拐角处的敌兵刀伤左脸颊,伤愈后留下一条三寸多长、一指多宽的刀痕。从此,有了姚一刀的别称。这一刀,使他荣获
核心提示:听到此话,我马上收回了枪,命令道: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背党的政策!我还没说完,就被几个大个子彝民拧着胳膊,把枪抢走了。接着,衣服也被扒走了。 红军 资料图 红军四渡赤水之后,渡过金沙江,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全军继续
核心提示:长征出发前,邓小平就受到了左倾路线排挤;红军长征时,邓小平在留党察看的情况下,如愿以偿地跟着走了,他到挑夫连挑着沉重的担子开始了长征。 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曾好奇地问父亲。邓小平用了他一贯的简明方式回答: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