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1 阅读次数:
二十三岁的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震惊了俄国文坛,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他的人格的争论以及持续了70多年的《静静的顿河》剽窃说。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1931年《静静的顿河》中译本作为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几乎每发表一部,都很快介绍到中国来,尤其是《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难寻之事。
肖洛霍夫作品
《静静的顿河》
《新垦地》(旧译《被开垦的处女地》)
《一个人的遭遇》
《考验》
《三》
《钦差》
《顿河故事》
《浅蓝的原野》
《他们为祖国而战》
上一篇: 挖财董事长李治国创业史 曾为马云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