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阅读次数:
故宫(微博)新任院长单霁翔日前宣布,2016年,故宫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都将对外开放。这将是故宫建院以来开放的最大面积。很多目前还隐藏在层层宫墙后的殿宇,将第一次接待好奇的游人。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康宫、大高玄殿……这些将陆续打开大门的建筑,每一个宫殿里,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每一处庭院,都记载着数不清的故事。近日,本报记者先睹为快,提前探访这些神秘的深宫大院,深深地为之折服。
值得期待的“深宫秘境”
按照故宫的规划,五年内,紫禁城红墙内的办公机构都将迁出,各种库房、料场也将腾空,开放面积也将由此从45.79%扩至76%。在即将增加的30%开放面积中,有很多巧夺天工又饱含历史底蕴的殿宇楼阁值得期待。
慈宁宫 太后们不敢住的太后宫
故宫乾清门广场右侧有一道隆宗门。这是目前故宫开放区域最西端的一道门。
2月17日,记者隔着隆宗门内的围栏向西望去,只见一片开阔的石板地,不时有工人在其间走动。一道红色高墙挡住视线,红墙上能看到一截宫殿的顶子。红墙内就是正在修缮的慈宁宫和慈宁花园。
“我还是小的时候偷偷进过慈宁花园,里面特别漂亮。”在生于1944年的荣钢林老人的印象里,慈宁宫和慈宁花园似乎一直没有对外开放。荣老是清室皇族后裔,民国时期曾在故宫里接受启蒙教育,那时还有机会溜进慈宁花园玩耍。“花园里有不少南方的工匠,亭台楼阁也有南方建筑的特点,具体是什么样子说不清了。”荣老介绍。
古建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燮平先生告诉记者,慈宁宫所在区域是故宫的外西路,当年的太后宫区。慈宁宫是明朝嘉靖皇帝为其母蒋太后所建。历时两年建成,可惜蒋太后住了没几个月就去世了。此后这里便成了太后宫,明朝后期几位太后、太妃曾住于此。
李燮平告诉记者,到了清代,慈宁宫出现了一幕有趣的景象,成了太后不敢住的太后宫。原来,清代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孝庄皇太后曾在慈宁宫居住至去世。此后的太后、太妃们都觉得自己的身份有点“压”不住这座令人敬畏的太后宫。
孝庄在清代早期威望极高。康熙皇帝极为孝敬自己的祖母,孝庄得病时,这位不信神的皇帝曾祈求上天,让自己减寿换得祖母康复。孝庄75岁时去世,康熙悲痛欲绝,将棺椁停放于慈宁宫,并想就此将慈宁宫改为孝庄停灵的享殿,只是被众多大臣劝阻,认为没有这样的规制,最终只好作罢。但慈宁宫此后毕竟是鲜有人敢住了。
英华殿菩提 文玩爱好者眼中极品
李燮平表示,慈宁宫所在的太后宫区将是预开放区域中最大一片相连的建筑群。在这片区域里,最大的特点就是佛教气氛浓厚。
提到故宫里的佛教气息,英华殿菩提不能不说。李燮平告诉记者,英华殿位于寿安宫之后,目前也是非开放区域,今后是否开放尚未确定。英华殿前的两株菩提树是明万历年间李太后所植。
据史料记载,李太后一生深信佛教,在京城内修建了很多寺院。现存最著名的就是高梁河畔的万寿寺,是万历皇帝“祗奉慈命”大兴土木建成的。还有阜成门外八里庄的慈寿寺及永安塔,宣武门外的长椿寺,都是李太后下旨修建的。传说房山石经山雷音洞内有穴藏石函,函中有隋代安放的三粒佛舍利,李太后也请人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安置于原处。李太后的种种崇佛、好佛行为,也被大臣们颂扬为慈悲为怀,甚至在宫中被人传为菩萨的化身。
李燮平告诉记者,李太后因崇佛所植的菩提树其实并非真的菩提树,只是外形相似罢了。记者了解到,由于生于南国的菩提树无法在北方生长,李太后所植菩提树实为椴树的一种。但即使不是真的菩提树,它产下的菩提子也被视为收藏珍品。由英华殿菩提子穿成的饰物更是千金难求。
清代,乾隆皇帝曾对英华殿菩提树大加赞赏,亲笔御书《英华殿菩提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奈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荣钢林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故宫里就流传着英华殿菩提有灵性的传说,只是自己一直未曾有缘拾到那树上的菩提子。
寿康宫 乾隆为母亲建的“养老所”
寿康宫位于慈宁宫西侧,最初是乾隆为生母“孝圣宪皇后”所建的寝宫。营建寿康宫的原因还是孝圣皇后起初也不敢住进慈宁宫。
李燮平告诉记者,乾隆继位时,太后宫区有慈宁宫和咸安宫。慈宁宫自孝庄以后,除了举行一些典礼仪式外,几十年没住过人了。咸安宫又被雍正皇帝改成了“宫学”,其他一些殿宇又有年老的妃嫔们居住。乾隆不能让自己的母亲没地方住啊。于是拆了慈宁宫西侧宫墙,建起了寿康宫。
寿康宫主宫区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由三进院落组成。南北长148米,东西宽57米,周围有红墙环绕,占地约8436平方米。
乾隆也是个大孝子。据史料记载,孝圣太后在寿康宫居住的时候,乾隆几乎每天都来问安。在寿康左门下轿,步行进入寿康宫。到了太后居住的暖阁后,乾隆要跪在地上问候起居。孝圣太后寿辰时,乾隆曾亲自起舞为母亲助兴。
据李燮平介绍,在孝圣太后60寿辰时,乾隆还改建了咸安宫学为寿安宫,为母亲的生日献礼。至此以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为主的太后宫区基本成型。
孝圣太后80岁时,年龄已高过孝庄太后去世时的年纪,乾隆皇帝才将慈宁宫重新“装修”,将屋顶的“单檐”结构升级为规制更高的“重檐”,让母亲移居慈宁宫。老太后86岁去世后,慈宁宫就再也没住过人,即使是权倾朝野的慈禧老佛爷,也觉得自己难与此宫相匹,仅在寿康宫小住。
无缘开放的“深宫小院”
故宫新任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是一本百科全书,人文、历史、建筑、美术……几乎所有学科你都能在这里读到。但由于条件所限,这本百科全书的部分章节可能无缘与公众分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燮平告诉记者,由于不少院落空间狭小,文物古建又异常娇贵,根本不具备对公众开放的条件。
乾隆建而未用的倦勤斋
据李燮平介绍,乾隆皇帝25岁即位时曾许愿,希望向祖父康熙那样居位60年,执政一个甲子后将皇位传给皇子。早在乾隆38年,他便开始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打算,于是开始修缮扩建宁寿宫,并在北部建起符望阁、倦勤斋等建筑。
乾隆85岁时完成心愿,传位于嘉庆。这时宁寿全宫已经修缮一新,就等着乾隆来过“退休”生活了。可耄耋之年的乾隆自觉精力充沛,把权力完全交给儿子还不放心,于是归政后还要训政,依然在养心殿继续办公。乾隆自我感觉身体硬朗,活到百岁也不成问题,那时再去宁寿宫颐养天年就圆满了。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四年后乾隆就驾鹤西去了,结果没有住进宁寿宫,更别提到符望阁、倦勤斋吟诗作画享受老年生活了。
记者看到,如今从宁寿宫即现在的珍宝馆进入,还能站在院外看到倦勤斋,可里面的内容就无缘一窥了。李燮平表示,其实受空间等条件限制,即使今后倦勤斋、符望阁以及乾隆花园一带得以开放,观众也只能在庭院中隔窗相望了。
神秘的佛楼雨花阁
2月17日午后,记者在故宫太极殿院内翘首西望,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别致的楼阁,楼顶边沿有蟠龙环绕。虽是一墙之隔,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这就是已经修缮完毕的雨花阁。
李燮平告诉记者,雨花阁是一处藏传佛教建筑,里面楼梯极窄,又摆放着很多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虽然修缮完工,但不宜对公众开放。“那里在清代就是宫内的圣地,不能随便进入的。”李燮平向记者坦言,自己在故宫工作多年,也未曾进入过雨花阁。
对于雨花阁,马未都在自己的书中曾有描绘:那是皇帝私密处,在清朝也是一般人的禁地,闲人免入。由于这些地方空间窄仄,无法对公众开放,所以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少有人进入过。
马未都介绍,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在紫禁城内修建了多处佛堂,最大的佛堂就叫雨花阁,名称特别诗意。这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改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座阁楼式建筑,采用明三暗四格局,即外观三层,内置四层,颇为神奇。一进门,可见紫檀七重檐佛塔大小各一对,铜胎画珐琅佛塔一对,还有一对粉彩佛塔,可见此佛堂等级之高。
走出顶层阁楼环廊,宽窄仅容一人,俯视故宫,一片金瓦连绵,远眺北海白塔,想想当年乾隆登高也不过如此。
大高玄殿 清代少有的皇家道观
在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西侧有一组恢弘的建筑,这就是贵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高玄殿。大高玄殿2010年部分腾退回归故宫后,目前修缮进展顺利。按照故宫的规划,修缮完毕后,这里也将以适当的方式对外开放。那时,游览故宫出了神武门,您别着急走,可以到一路之隔的大高玄殿一游。
众所周知,清代帝王尊崇佛教,而大高玄殿是道教建筑,在故宫建筑群里并不多见。修建于1542年的大高玄殿原是明朝嘉靖皇帝的斋宫,清代继续被用做皇家道观,1949年后被军事单位使用。
大高玄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正南为三座琉璃随墙门。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七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五间。后殿名九天应元雷坛,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最后一进建筑为乾元阁,上层为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征地。
新闻链接
开放面积将扩大
故宫要十面提升
●实现文物安全保卫的提升。在“质量提升”的诸多工作中,文物建筑、文物藏品、观众安全应该永远放在首位。已经提出的整改措施要逐一落实,正在实施的安防改造工程,要根据计划继续精心实施。故宫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但需要一流的设施,更需要一流的管理。
●实现世界遗产保护的提升。在完成《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近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已经正式委托专业部门编制。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安排年度文物建筑修缮,加强修缮过程中的管理,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实现基础设施保障的提升。故宫的基础设施由于使用年代较久,普遍存在老化现象,不仅影响正常使用,而且成为严重安全隐患,需要统筹加以提升。
●实现藏品保护环境的提升。故宫的文物库房由于建设和使用较早,与近年来一些新建大型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相比存在差距。我们将分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提升。故宫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各个业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课题意识、学科意识,科学研究成果必将不断涌现。
●实现陈列展览内涵的提升。陈列展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就是突出文物展品和历史事件的关系,突出文物展品与原有环境的关系,突出文物展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总之要突出故宫文化的特色。
●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切实感受到,参观故宫博物院是一种美好的经历,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实现文化传播功能的提升。做好故宫出版社的图书和故宫文化产品研发,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心满意足地“将故宫文化带回家”。
●实现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故宫无小事,必须极其谨慎小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故宫博物院规章制度汇编》正在抓紧修改、编辑、出版。包括“综合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等11大类。
●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提升。故宫博物院在人才建设方面面临“门槛”,一批老职工将陆续进入退休年龄。要做好新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员工的选拔、培养。
上一篇: 中国古代的尚方宝剑制度:明朝中后期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