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阅读次数:
和珅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王春南,原题为:巨贪和珅曾是反腐急先锋撬开家奴的嘴是高招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反贪能臣”一步步沦为清朝最大的蛀虫?
坐“直升飞机”,从侍卫到“相国”
提起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又有谁知道,和珅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他是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19岁时,他袭世职,成为皇宫侍卫,并且只用了7年时间,他就登上了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的高位。
和珅为人机敏,善于言辞,“遇事机牙肆应,尤善揣人主喜怒”,巧于应付各种情况,办事能抓住要领,尤其善于揣摩皇上的心理、意图。乾隆四十年(1775),25岁的和珅便做到了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乾隆皇帝,在皇上面前一展其特长。
据清朝陈康祺《郎潜纪闻》一书记载,一次乾隆帝出宫,在车中阅看边报,看到要犯脱逃的奏报,不禁有些生气,于是随口背诵了《论语·季氏》中一段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护卫的人都不知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和珅说,“老爷子讲了,负责看守的人难辞其责。”(内臣称皇上为“老爷子”或“佛爷”)《论语》这几句话原意是,老虎和犀牛从木笼子里逃出来,龟甲和宝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乾隆听了和珅的解释,不禁对和珅刮目相看,怒气也消了。“自是恩遇日隆”,乾隆帝一再破格提拔和珅。
就在和珅任御前侍卫的第二年,他被提拔为“六部之首”的户部的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这一年他26岁。《清史稿·和珅传》用了“骎骎向用”四个字形容和珅升迁之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珅“坐了直升飞机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33岁的和珅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三年后,又被委任为文华殿大学士。清人习惯称大学士为“相国”,于是和珅被尊称为“和相”,其位置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
和珅的“反腐高招”:撬开家奴的嘴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乾隆帝趁着担任云南粮储道的海宁来京觐见,向他询问有关云南总督李侍尧违法之事。李侍尧劣迹斑斑,皇帝都有耳闻,但海宁仍为李侍尧掩护。海宁被认为对皇上不忠诚,被交军机处严讯。到此时,海宁不得不说出实情,供出了李侍尧在总督任内,借办贡品和修房屋之名勒索下属的罪行。乾隆立即派和珅、喀凝阿(一作喀宁阿)乘驿站的快马赶往云南查办李侍尧,并查封了李侍尧在京城的房屋家产。
李侍尧并非等闲之辈,在当时官场,他有着“才臣”的美誉。特别是他向皇上进献贡品之精、之优,为其他封疆大吏所不及。乾隆皇帝曾经很倚信他,但他过于贪婪,自己坏了自己的名声,乾隆帝不得不拿他开刀。
三月,和珅、喀凝阿到云南。和珅选择李侍尧的“家人”(古时称仆人为“家人”)张永受作为李侍尧案的突破口,刑讯张永受,他终于开口说话,交代了李侍尧以下罪状:借办贡品和派人回京城修房屋之名,向下属勒索银两;将珍珠卖给下属,收取银两后,又索回珍珠等等,勒索下属银两共计3万余两。李侍尧被革职拿问,由和珅将其解京审讯。主动或被迫送银子给李侍尧的下属们一并革职,审问定罪后,均被送新疆伊犁充当苦役。李侍尧在云南的住所被查抄,计金银、珠宝、洋货、名画共901项,也由和珅押解进京。
因成功办了此案,和珅更得乾隆帝赏识、宠信。和珅向乾隆帝奏报,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官库多亏空银两,亟宜清查、整顿。乾隆帝拟委派和珅为云南总督,让他来解决云南的问题,只是考虑到前任云南总督李侍尧是和珅查办的,不宜由和珅接替李侍尧,乃改由福康安接任云南总督。在回京的路上,和珅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和珅完成使命,向皇上汇报情况,涉及云南食盐管理、钱币制度、边境事务,说得头头是道,符合皇上旨意。乾隆帝当场表态,授予和珅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等结婚年龄一到,即举行婚礼。和珅查办李侍尧案,是名利双收。
和珅这次反贪,主要经验是反贪要选准突破口。他选的突破口是深知内情的仆人。撬开了仆人的嘴,掌握了大量线索和证据,然后扩大战果,查办对象就难以守住自己的防线。和珅的“反腐高招”告诉我们,一个官员若贪腐,是瞒不过身边人的。不法的事,他不便直接出面去做,常常要借身边人之手。这样,他做的见不得人的事,便为身边人所掌握。一般情况下,身边人会为他保守秘密;然而,当身边人受到审查时,为自保,会供出所掌握的主子的情况。所以,撬开家奴的嘴,是彻查贪官罪行的好办法。
从反腐能臣到贪官保护伞
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说他们贪纵、营私,向各州县索贿,各州县仓库储存的银子严重短缺。乾隆帝命和珅、左都御史刘墉至山东调查、审问,又派钱沣同行。
和珅查国泰的案子,一变两年前查李侍尧案那种坚决的态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许国英《清鉴易知录》一书记载,钱沣知道国泰是和珅党羽,便提前几天出发,到了良乡,停下来微服察访。见官员的仆人乘良马经过,他跟踪了一段路,得知仆人是和珅府上的。不久,那仆人回头,路遇钱沣。钱沣搜其身,得国泰给和珅的密信,信中多隐语,大意是已借银填补官库亏空。钱沣立即向朝廷奏报。和珅知谋已泄,不敢公然回护国泰。
《清史·和珅传》虽然没有明说和珅向国泰通风报信,但写道:“和珅阴袒国泰,既至盘库,抽视银数十封,无阙,即起还行馆。”和珅到官库,抽查了几十锭银子(官银50两为一锭)。他一不看银子的成色,二不称银锭的分量,草草抽查几十个银锭,就起身返回下榻的行馆。这分明是走过场,分明是应付朝廷,应付舆论,保国泰过关。
左都御史刘墉坚持原则,御史钱沣更是下决心排除干扰,追查到底。他要求封库,和珅不得不同意。次日把库银仔细查一遍,发现银子成色与官银不同,都是从商人那里借来充抵的。国泰等人的罪行得以查实。国泰、于易简被判斩立决,乾隆帝下令改为斩监候,关进刑部大狱。新任山东巡抚明兴递上奏疏,说排查山东各州县仓库,总共短少银子200多万两,皆国泰、于易简在任时所造成。乾隆帝命国泰、于易简二人在狱中自杀。
和珅所以要庇护国泰,所以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在两个坚持原则的官员面前庇护国泰,就是因为国泰是他的党羽。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和珅当官久了,很会揣摩乾隆帝的旨意,并善于利用皇帝的喜怒达到陷害人或包庇人的目的。不投靠他的,他就设法使皇帝生此人的气,以陷害之;向他行贿的,即使冒犯了皇帝,他也为其斡旋,或者故意拖延,不处理此人,等候皇帝消气。大官们都把和珅当靠山,搜刮底下的人,来孝敬和珅。
和珅的家奴也“连累”了和珅
和珅的职位太多,权太大。王春瑜主编的《中国反贪史》一书说,“他集军事、行政、财政和民族、外交、文化、教育大权于一身,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权大了,不受制约,就为所欲为,忘乎所以;就作威作福,不可一世。
清人昭梿《啸亭杂录》一书写到了和珅在下级官员面前的神气:山东历城县令某某,到京求见和珅,作为日后向人夸耀的资本。他向和府看门人贿赂2000两银子,才被允许跪在和府大门口等候。和珅回府时,在车中见到了跪者,并得知他乃七品芝麻官,于是呵斥道:“县令是何虫豸,亦来叩见耶!”
和珅查办过一些贪污案,但没有吸取贪官李侍尧等人的教训。他既没有管好自己,又没有管好自己的仆人,以致重蹈了李侍尧等人的覆辙。他查李侍尧案时,从审问其仆人入手,顺藤摸瓜;数年之后,别人也从和珅的仆人入手,检举仆人,敲山震虎。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侍尧的家奴“出卖”了李侍尧,和珅的家奴也“连累”了和珅。
乾隆五十一年(1786),御史曹锡宝上奏皇帝:和珅仆人刘全生活奢侈,建房超过规定的标准。乾隆帝看出曹锡宝是想弹劾和珅,但不敢明说。于是命人传问曹锡宝,要求曹“直陈和珅私弊”。曹锡宝拿不出证据。而和珅也预先让仆人刘全毁屋重建,以致查无实据。曹锡宝因“检举不实”受到降三级、革职留任的处分,而和珅也很快被免去崇文门监督的职务。
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驾崩。嘉庆帝旋即下诏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并赐死。
和珅第二十条罪状为:“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古时有一句俗话:“宰相家人(仆人)七品官。”七品官怎比得上“宰相家人”气派、奢华?和珅纵容、包庇仆人,成了他的大罪之一。
和珅的家产被查抄出来的到底有多少?至今没有完整、准确的说法。当时大清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有说6000多万两银子,有说7000多万两银子。和珅的财产,有说相当于全国10年财政收入的,也有说相当于15年、16年、18年甚至20年全国财政收入的。说他是清朝被查处的第一贪,并不过分。他家的财产,全部折成银子,不是以万两计,不是以百万两计,而是以亿两计。
上一篇: 百鹿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