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1 阅读次数:
当大家都在刷屏赞赏胡歌在金鹰节上的获奖词时,却鲜少有人关注当晚在场的何炅、张凯丽、胡歌、赵丽颖、刘涛、佟丽娅、宁静、马苏......清一水的男神女神们,都被一个62岁老头的一席话感动到热泪盈眶。
他,是演艺界虚怀若谷、德高望重的前辈,就连胡歌得知自己获得视帝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他身边,双手合十鞠躬,并说了一句“受之有愧”。
他,每部影视作品都堪称教科书般的精彩演技,且从不糊弄观众的老戏骨。
他,是2016年第11届金鹰节暨第28届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奖得主李雪健老师,今年62岁。
凭在《嘿老头》和《少帅》中的演技获得第28届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奖时,李雪健老师用颤抖的声音说:“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我的追求。”
家喻户晓,又默默无名
李雪健,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名演员,家喻户晓,默默无闻。
家喻户晓是因为他的每一部戏都几乎会拿大奖。早在1980年,他便因话剧《九·一三事件》而成为首届“梅花奖”得主,1990年,他又凭借电影《焦裕禄》获得金鸡、百花两项大奖。而真正让李雪健走入千家万户的角色,则是电视剧《渴望》中的宋大成和《水浒》中的宋江,他因这两个耳熟能详的角色成为广受欢迎的实力派演员。
默默无闻是因为从事表演40多年来,他既没有绯闻,也没有负面报道,从始至终保持低调,兢兢业业地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表演事业中,他也因此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尊敬。
一个演员,演了近40年,怎么做到始终如一的敬业及毫不松懈?怎么会让那么多观众和同行喜欢他、认同他、敬重他?或许,所有的答案都在李雪健的人生里吧。
他太低调了:不上综艺节目,很少接受采访,和妻子于海丹相爱三十多年还能零绯闻。甚至当你看到他的那张脸,第一反应全是他演过的角色:宋江、焦裕禄、秦王嬴政、上海滩冯敬尧……而不是他的名字。
他只是一名演员
他跟其他明星不大一样。或者说,他不是明星,而是一位演员。演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今的当红明星和一名合格的演员之间,又差了多少个李雪健?
先从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水浒传》说起吧。
看过《水浒》的人或许还记得,这一幕,是浔阳楼上,宋江喝多后题反诗。
先不说他是如何把醉酒后的宋江张狂的神态表现得酣畅淋漓,单是看这一手毛笔字,就能明白什么叫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水浒传》剧照
网上,有人特意问这一手字写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是:笔锋的控制和上下笔之间的关系很好,水平很高。
后来,一次接受采访时,李雪健说,这一手字,是他特意请了老师,练了很久才写成的。
其实何必这么麻烦,请别人写好,切一下镜头就可以了。何况现在拍一部电影,有近一半的戏是替身完成的,这又算什么呢?但他心里有底线,不愿意放松。这样的原则,哪怕在他罹患癌症、耳朵失聪、身体脆弱时,也不曾放弃。这就是演员本色。
宋江这个角色,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他的小碎步,觉得一个草莽英雄,实在不该这么女里女气。只是人们不知道,在宋朝,有身份的人就是这样走路。鞋不露出裙边,玉佩像尿袋一样垂到膝盖以下。
这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他不知道翻了多少史书、查了多少资料才找到。其实他真的不必这么辛苦。但他不只对观众负责,他这么做,也是在尊重喜欢的事业,在尊重他自己。
曾经他说,我们应该认真演戏,因为演员是心灵工程师啊!
这句话,听着都觉得滑稽,让人想笑。但这位老人把它当作信念,如此认真。
他说:演员等于娱乐、明星?我不认同。
他说:以前称为“文艺界”,如今叫做“娱乐圈”,我听了难受。
他说:现在一说起演员,就是谁谁出轨了,谁谁吸毒了,演员不该被人这样笑话......
别人走穴、上综艺,想尽办法捞钱时,他看重“名”,不是“名气”,而是“名声”。
这个演员,传统得让人心疼。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的人,还是难免出错。
新《上海滩》里,他出演冯程程的父亲:冯敬尧。把名字中的“尧”(yao)读成了“rao”。他把这个错音当成了“矿难”一样严重的失误,是“不可饶恕、无法弥补”的错误。
还有一次,在《台湾一八九五》中,错把“英法联军”说成“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其实这个史实,大多数人都会混淆。但他说这就是失职,是你还没进入那个人物。
此后,他翻得最多的书,不是名著、不是小说,而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戏里不允许自己说错”,60多岁的他说这话的时候,还是孩子一样纯粹的认真。
戏比命重
如果这些是因为敬业的话,那接下来,你就会知道:他不只是个老戏骨,简直是个“戏疯子”!
2000年,在拍摄《中国轨道》时,李雪健感到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鼻咽癌,需要立即治疗。但整个剧组已经开工过半。他明白,这一走,等于整个剧都完了。
戏大过天,无论如何也要拍完。
那段时间,在妻子的帮助下,每天上午他去医院接受放射治疗,下午再赶回拍摄现场。
病重时,李雪健连一口水都咽不下,一活动就头晕,呕吐不止。团里的领导提出让他暂停拍摄,但是李雪健婉拒了领导的好意。他是那么热爱表演,敬职敬业。妻子于海丹也知道让丈夫把戏停下来治病不可能,所以夫妻二人决定放弃马上手术的方案,而改为保守的化疗。
《中国轨道》的制片人伍献军后来回忆说:“每次我到拍摄现场,都会看到李雪健在认真地拍戏,而工作人员则在一旁默默地流泪。在拍最后一场戏时,李雪健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仍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地说完大段台词,在场的剧组人员都听得热泪盈眶。”
都说爱戏如命,但在他眼里,戏比命重。即便因患上癌症而备受折磨,他也从没产生过放弃演艺事业的念头:“哪一部戏要是因为我下马了,比我死还痛苦。”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傻,付出和获得完全不对等。确实,在今天的“演艺界”,有太多人,盛大的名气下,只有一点少得可怜的实力。但浮夸之后,这个行业还没有完全坏透,仍在往前走,正是因为有这些“戏疯子”们的坚守。
这不是傻,这是一颗匠人之心。对演戏,他有执念,放不下。
被问及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老人笑得很开心:“最大的幸福啊,就是每天都有盒饭吃。因为有盒饭吃,就代表着有戏拍。”
做演员要自知
“希望观众忘掉我,记住角色。贴‘李雪健’标签的人物,我不演。”这是李雪健的名言。在网络论坛“天涯社区”里,有个标题为“从《嘿,老头!》李雪健的表演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演员和偶像派差距有多大!”的帖子,点击量有7万多,回复有近600个。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关于“李雪健”的话题有20多个,对其演技的评价则是满屏的“戏骨”“绝了”和“大写的服气”。
我们好奇,演谁像谁的李雪健,是把自己变成了角色,还是把角色变成了自己?
“我的条件不能成为一个偶像。所以,更多的是尝试不同类型的人物。做一个合格的演员,就是要用自己的角色与观众交朋友,我选择了这条路。”李雪健说:“别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个角色火了,可能有种种原因。做演员,要自知。”
20多年前,作家史铁生曾写过一篇《印象与理解——写好人李雪健》。在史铁生看来,“李雪健是以真诚和实干在超越自卑,他所要求的好报是精神的快乐。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任何行为和事业,本无失败可言”。史铁生断言:“李雪健非常可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20年后的今天,已到花甲之年的李雪健说,“一个演员,你演的戏没人看,能幸福吗?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是我的幸福,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