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7 阅读次数:
图为陈俊伟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妻子和孩子陪同在侧。
郑州10月17日电(王秋兰)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别人眼中,他除草施肥样样精通;作为一名普通的建筑木工,由于其娴熟的技能,混凝土模板的支拆以及木质门窗的制作安装对他来讲也不在话下,现在,家住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28岁的陈俊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17日,他的“生命种子”被送往广西柳州,将使一位罹患白血病的5岁男童生命得到延续。
“很幸运,也很不可思议,就感觉到自己像是买彩票中奖一样。茫茫人海中我与这个孩子能够配对成功,说明这就是一种缘分。”躺在病床上的陈俊伟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尽管如此,从2007年以来,陈俊伟每年都回到家乡都会做着同一件事情——到市区进行一次无偿献血。2011年11月,他像往常一样到市区无偿献血时,得知医生采血是为了挽救一些白血病患者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光荣的成为一名志愿者。
什么时候能与患者配对成功?医生当时曾经告诉陈俊伟,由于配型成功率比较低,有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三五年,也许时间会更长,所以这事过后他并没有再多想,而是像往常一样继续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让他没想到的是,事隔五年后他居然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
“今年三月份,接到红十字会电话的时候,我正在中牟的工地上打工。工友们问我怎么了,我就将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们,他们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另外一个生命。在他们看来,无论能否配对成功,我都是英雄。”谈及此事,陈俊伟仍然很激动。
由于现在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一些误解,为了不引起麻烦,陈俊伟在通话的过程中并未向家人提起,而是先上网查一些资料,也曾经咨询一些医生,所以基本上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一个过程。直到自己心中有数,他才回家将此事告诉了父母。陈俊伟说:“如果当时在电话中告诉家里人,当时肯定不会愿意,我知道让他们接受这件事情得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只能慢慢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父母知道我这是去救人,最后没办法只能尊重我的选择。”
为了能救治这名五岁的男童,在工地上忙碌的陈俊伟放下手中的工作,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郑州。与此同时,正在一家饭店打工的妻子也辞掉了工作,与儿子一起到郑州为他呐喊加油。陈俊伟的妻子告诉记者:“我是家里最后一个知道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但我并不怪他,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追求,我相信他的选择。”
“在打动员剂的那几天,身体有些酸痛,医生说那是正常反应,捐献过后症状就会随之消失,但想到能挽救一个生命,那些疼痛真的不算什么。”陈俊伟坦言。
“我可爱的儿子今年三岁,广西的那个男孩也才五岁,可怜天下父母心,男孩的父母花了好多钱想尽各种方法去挽救他的生命,那种焦急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一把,而且捐献造血干细胞本身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又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想除了我之外,换了是谁大家都会这样做吧。”陈俊伟笑着说。
据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文梅英介绍,陈俊伟是河南省第580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在2016年中,共有7000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