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男人屋> 社会热点>正文

父母越说这俩字,孩子就越叛逆!

2016-09-22 阅读次数:

  面对能走会跑的孩子,我们最常挂嘴边的俩字便是“不要”。

  孩子吃饭时,我们会说:“不要挑食,好好吃饭”“不要玩了,专心吃饭”;

  孩子过马路时,我们会说:“不要乱跑!”;

  孩子玩手机时,我们会说:“不要玩游戏!”。

  而“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说话方式,更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父母越说这俩字,孩子就越叛逆!

  为什么你越说“不要”,孩子偏偏“要”呢?

  这是因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不喜欢受大人的约束。比如:两三岁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宝宝,他们最喜欢通过说“不”来突出自我意识,而他们却也最讨厌听到“不要”之类的否定句。

父母越说这俩字,孩子就越叛逆!

  这样的否定句式,对于渴望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会激起他们本能的反抗欲,他们习惯于反抗权威、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来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青春期时出现的问题最少。

  当然还有一部分孩子需要通过反抗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主要表现在父母陪伴不够或者家里刚生二胎的家庭。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听“不要……”

  如果我说:“你不要想着去吃鸡肉,大盘鸡、干锅鸡、辣子鸡、白斩鸡,这些你都不要去想!”

  看到这句话我是叫你不要去想吃鸡肉的,可你是不是却满脑子都是美味的鸡肉?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接收否定的词汇,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潜意识越会告诉你“要做”。

  成人都如此,何况自控能力弱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就是在不停地接受我们这样的指令中,变得越来越叛逆的。

  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种不好的沟通方式呢?

  1

  多对孩子说肯定句

  比起“不要再看电视了,洗手吃饭”孩子更乐意接受“宝宝去洗手吧,我们要吃饭了”。

  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尊重,所以她就会变得顺从。

父母越说这俩字,孩子就越叛逆!

  我这个人比较直接,特别是对家里人,我认为怎么想的直接说就好,没必要让最亲的人去猜测你的心思。比如公公婆婆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会直接说。

  但我朋友却不是这样,跟她妈妈表达需求,她都很委婉。有的人会问我,“涵涵妈,为什么我宝宝经常说反话,明明是很伤心却要说我才不伤心呢!”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都是由家庭环境中继承来的。如果大人平时喜欢说反话,比如孩子想要去干什么,家长不愿意,但嘴里却说:“你去呀,去呀,倒是去呀!”

  慢慢地孩子也就变得爱说反话了,喜欢让别人猜心思,不敢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意用肯定的句式,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给孩子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切记不要让孩子去猜你的心思,不然总有一天孩子会让你去猜她的心思。

  2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上次我们几个朋友一起聚餐,有个两岁多的宝宝想喝可乐。但她妈妈不愿意给她喝这种碳酸饮料,想让娃喝酸奶。那小孩儿见大人和大孩子都喝可乐,死活不肯喝酸奶。我那个朋友气急了“啪啪啪”在孩子屁股上抡了几下,孩子一边哭去了。

  有的朋友看不下去,说:“就给娃喝点嘛,喝一小杯也没啥的!”

  而其中一位妈妈说:“宝贝,你把酸奶喝完,就可以在阿姨杯子里喝一口可乐噢!”

父母越说这俩字,孩子就越叛逆!

  其实,小孩子只是看到别人都喝可乐,所以好奇,想尝尝大家喝的东西到底是啥味道,并不是真的非要喝。而这位朋友恰好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同时,她把自主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要么不喝酸奶,那也没办法尝到可乐;要么把酸奶喝完,那就可以尝到可乐。

  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她就会渴望被尊重,被重视,而不管多小的选择,都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参与感,让他们有一种被尊重的心理满足,让他们觉得大人考虑到了自己的需求,从而内心健康地成长。

  当然在提供选择方面也是需要那么一点小技巧的,比如,语言要简单、具体,意思要明确,你至少要让孩子理解你提出的两个选择,否则孩子会很茫然。另外就是,你若是想让孩子的选择符合你内心的意愿,那不妨把这个选项放在后面。

  比如我们这边的人很迷信,说是问孩子孕妇肚子里怀的是男还是女,那回答最接近真实。而有意思的是当你问“宝宝,阿姨肚子里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时,孩子一般会回答“小妹妹”;而当你为“宝宝,阿姨肚子里是要妹妹还是小弟弟”时,孩子则是会回答“小弟弟”。

  所以,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就不同。而好的沟通方式,不但能够让父母省心,还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 悲剧!柬埔寨一景区大象被激怒将象夫踩死

下一篇: 马英九出上联,绿营下联讽刺 网友横批:邪不压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