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男人屋> 奇闻趣事>正文

桑代克饿猫迷笼实验是什么?揭秘学习的本质(附结论)

2020-11-01 阅读次数:

桑代克饿猫迷笼实验主要就是将一只饿猫关入迷笼中看它如何获取食物,通过观察猫的行为模式,得出了动物会在每次尝试中,构建一种刺激-反应联系,当它们成功时,就会记下这些刺激-反应,那些不正确的会慢慢被排除掉,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是不断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过程,下面跟着男人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桑代克是谁?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薛定谔的猫这个著名的实验,有没有发现科学家都很喜欢用小动物来做实验,研究人类的心理规律,就像羊群效应一样,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就是这样,肯定有不少人还不认识桑代克,其实他很著名,因为他不仅建立了心理学联结主义,还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奠基人,在1912年就被选为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可以说是美国心理学上代表性的人物。

其实在19世纪,桑代克就进行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迷笼实验,主要就是将一只饿猫关入迷笼中看它如何获取食物,通过观察猫的行为模式,得出了“试误说”的结论。

饿猫迷笼实验

桑代克为了研究动物是否能通过学习,具备推理的思维,就建立了这样一个迷笼实验,将猫关入有三种开门机关的迷笼中,让猫反复尝试,看它是否能够逃出笼外获得鱼。

这三种机关分别是门栏,抓绳和按钮,猫可以通过触及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开关,打开门走出迷笼吃到鱼。一开始猫被放入迷笼中时,显得十分惊慌,完全不管要怎么开门,只是随意的疯狂的扒拉箱子,试图逃出迷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机关,侥幸逃出了笼外。

第二次桑代克又重新将猫放入迷笼中,并且逐次记录猫出笼所用的时间。猫不断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打开了笼子,可能是无意踩到了按钮,或是抬起了门栏,拉到了抓绳,都让猫越来越熟练。

终于猫被放进笼子后做出的无效行为越来越少,于是在最后一次入笼时,猫没有任何的挣扎,直接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开了门,这样桑代克就做出了一幅猫的学习过程曲线,通过猫的不断尝试学习行为,他得出了一个学习上的“尝试-错误”理论,后来被人们称为“试误说”。

迷笼实验的结论

他认为动物会在每次尝试中,构建一种刺激-反应联系,当它们成功时,就会记下这些刺激-反应,那些不正确的会慢慢被排除掉,桑代克就得出学习的实质就是不断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过程,并总结了三条学习规律:

1. 准备律:如果学习者提前做好了关于学习的准备,并按照他的想法做了,就会产生满足感,但是如果像猫第一次被扔进笼子里一样,被强制学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

2. 练习律:当不断的重复一个学会的反应,就能增加刺激-反应的联结,所以练习的多寡,直接导致了刺激-反应的稳固效果。也就是练习的次数越多,学会的几率越高。

3. 效果律:桑代克认为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就取决于这种行为的效果,比如猫会记住开机关的行为,是因为它能通过这个行为开门获得美味的鱼,所以它记住了这个正确的,而挣扎等错误行为并不能让它获得什么,所以它会抛弃这些行为。

上一篇: 狂犬病是什么?狂犬病能治愈吗(100%死亡)

下一篇: 世界级智力难题:5道变态智力题你能答对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