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6 阅读次数:
10月12日晚,有网友发布消息:电商苏宁的校招负责人在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宣讲会上宣称,招聘的管培生只要985、211院校学生,而广工和广技师都是二本院校,其学生“自然”就没有应聘的资格,只能尝试其他岗位。有学生认为苏宁此举涉嫌歧视,也有人在现场吐槽广工已是一本,苏宁连这点都不清楚就发布上述言论,“难不成是专门过来损人的吗?”有人将此事发到网上,也引发了广泛热议。
事后,苏宁方面忙不迭地与该员工撇清关系,声称“会严肃处理给大家一个交代”,同时强调“自古英雄莫问出处”。13日凌晨,苏宁在微博发布《关于广东工业大学现场招聘情况的致歉函》,称相关员工也被免职。
苏宁认错的态度如此“诚恳”,我们应该选择原谅它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正如一些广工学生所言,苏宁在招聘前并未要求管培生只要985、211院校学生,现场招聘时却突然改变说法。这究竟是该员工的个人行为,还是企业的授意所致?亦或者,这位HR员工惹祸上身,只是因为口无遮拦,一不小心说出了大实话?但不论是那种,校招负责人的言行,除了大秀了一把莫名的优越感、毫无专业性外,还暴露了深藏在企业和一些领导层内部的不健康文化与理念,也对企业形象造成了潜在的损伤。
虽然没有权威的招聘数据显示有多少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歧视,但显而易见的是,广工学生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人大概还记得,前不久,小米公司HR就因为歧视日语专业学生遭到网友声讨。该事件甚至被日本多家媒体所报道。不当言论给小米造成了负面影响,最终以招聘负责人道歉告终。可见,国内部分企业在招聘中歧视求职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区别仅在于,有的招聘者飞扬跋扈、明目张胆地鄙视求职者,有的招聘者相对低调,默默将求职者的简历扔进了垃圾桶罢了。
所以,苏宁等企业今后的表现,才是舆论所关注的焦点。如果只是将歧视求职者的行为转向暗处,那么所谓道歉也就轻于鸿毛,实在不值一提。
问题还在于,每每到毕业季、求职季,此类新闻何以层出不穷、从未绝迹?如果不是此番苏宁招聘人员的行为过于出格,以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风暴,我们又该通过何种渠道进行常规的监督?
平心而论,企业按照自身制定的标准挑选人才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涉及歧视的红线是不应该被触碰的。近年来,学历歧视、户籍歧视、专业歧视、身高歧视等在招聘过程中频频出现,早已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愤怒。此类行为是对求职者人格赤裸裸的侮辱,也将原本合理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平等的劳资关系,扭曲得变了味。
铲除就业歧视,单靠某个企业的自觉并不可行。没有就业平等机制,就无法遏制某些企业违规的行为。企业的招聘工作应该经过劳动执法部门的严格审核。同时,有关部门也该对违规招聘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公开、严厉的处罚,防止就业歧视泛滥。一纸道歉声明即可蒙混过关,意味着违规成本过低,很难让企业真正反省自身。
当然,对于像在苏宁招聘事件中受伤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也大可不必过于黯然神伤。需要认识到,就业本是一种双向选择,从校招阶段就暴露不健康理念和文化的企业,并不是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