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 阅读次数:
据央行网站消息,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央行续签了中瑞(士)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保持为1500亿元人民币/210亿瑞士法郎,旨在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流动性支持,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中国目前正热衷于促进人民币的境外使用,最近与很多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和瑞士是其中最新的两个国家。早在2001年中国就开始了货币互换。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陆续与各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不仅对缓解贸易融资,稳定区域经济有帮助,长远看,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同泰国银行签署了总额为2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2002年3月,中国与日本签订了约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协议,允许在紧急情况下相互融通相当于30亿美元的日元和人民币。经济危机爆发后,2008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人民币/38万亿韩元。
通过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正是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货币互换支持需要救助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有利于中国稳定周边环境。只有保全了亚洲邻国的经济稳定,才能使中国的经济损失减到最小,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境外结算业务的发展,同时也是人民币挺进的一个重要战略。
随着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付诸实施,新兴市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空间将不断加大,操作的自主性及灵活性也将大为增强。这标志着新兴市场央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与手段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维护区域以及全球金融稳定,推动与有关方面之间的贸易投资增长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系列举动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版图已“趁势”从亚洲扩张到欧洲和拉美国家。中国与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拉美扩大影响力的又一个迹象,协议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1750亿阿根廷比索。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与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