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屋> 国内财经新闻>正文

中国金融结构正呈现以下五大变化发展趋势(2)

2017-04-25 阅读次数:

 

  社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但直接融资比重在逐年显著上升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从存量与增量两个维度刻画,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1、存量规模与结构

 

  2014-2016年,中国社会融资存量规模从123万亿元稳步升至15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显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幅。在社会融资存量结构中,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12.6%稳步升至2016年的15.2%;而以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承兑汇票等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87.4%小幅降至2016年的84.8%。其中,本外币贷款的融资比重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70%左右;委托贷款的融资比重小幅上升;信托贷款、承兑汇票的融资比重逐年下降。

 

  具体而言,截至2016年底,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存量规模接近24万亿元,融资占比为15.2%。其中,债券融资占比为11.5%左右,股票融资占比不足4%。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存量规模为132.3万亿元,融资占比为84.8%。其中,本外币贷款占比为69%,委托贷款占比为8.5%,信托贷款占比为4%。因此,从中国社会融资存量构成来看,社会融资结构仍然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为主,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重仍然较低,社会融资存量结构与当前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相一致。

 

  但是,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结构变化趋势来看,直接融资存量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结构变化的视角考察,中国金融结构正处于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

 

  2、增量规模与结构

 

  2014-2016年,中国社会融资增量规模从2014年的16.4万亿元稳步升至2016年的17.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显著低于社会融资存量规模的年均增幅。

 

  在社会融资增量结构中,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17.1%大幅升至2016年的23.6%;而以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82.9%大幅降至76.4%。其中,股票融资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承兑汇率的融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对社会融资增量的贡献度为负值;债券、本外币贷款的融资比重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的融资比重呈现先降后升趋势。

 

  2016年,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增量规模为4.2万亿元,融资占比接近24%。其中,债券融资占比为17%左右,股票融资占比约为7%。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增量规模为13.6万亿元,占比为76%。其中,本外币贷款占比为67%,委托贷款占比为12.4%,信托贷款占比为5.1%。

 

  从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来看,当前社会融资结构也是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为主。但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变化趋势来看,直接融资增量的比重显著增加。因此,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变化的视角考察,中国金融结构正在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大幅扩张,但经营业绩呈现下滑趋势

 

  近年来,随着新型金融业态的不断涌现,中国金融业已经从单一的银行业逐步演变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业并存的大金融业,金融机构综合经营、混业经营趋势显著。截至2016年底,中国金融机构(涵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不包括中央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约为254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了5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

 

  2013-2016年,42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29家证券公司、108家基金公司(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64家)、174家保险公司(人寿险公司83家、财产险公司81家、再保险公司10家)和68家信托公司的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1%、32%、22%和20%,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速度显著快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显著快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013-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增幅逐年上升,从13%稳步升至16%。在总资产结构中,非信贷资产占比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49.4%稳步升至2016年的51.7%,非信贷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信贷资产规模;总负债规模的增幅从2013年的13%逐步升至2016年的16%,增幅同总资产大致相当。

 

  在总负债结构中,非存款负债占比上升显著,从2013年的24%稳步升至2016年的28%,表明存款分流的压力持续上升。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水平有所下降,从2013年的14.8倍缓慢降至2016年的13.6倍。不良贷款率逐年显著上升,从2013年的1%大幅升至2016年的1.74%。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小幅下降,从2013年的14%降至2016年的10%。资本充足率小幅提升,从2013年的12.2%升至2016年的13.3%。

 

  信托公司的固有资产(总资产)增幅较高,基本维持在20%以上,但增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26%小幅降至2016年的22%;净资产增幅显著下降,从2013年的30%大幅降至2016年的18%;杠杆率变化不大,一直保持在1.1倍至1.2倍之间;受低利率环境和股市波动等因素影响,经营业绩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净利润增幅从2013年的30%左右跌至2016年的3%,净资产收益率也相应地从22%小幅降至17%。

 

  证券公司受股市行情影响,总资产增长幅度出现较大波动,2014、2015年的总资产增幅分别为97%和57%,而2016年的增幅又为-10%;杠杆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但2016年的杠杆率仍然显著高于2013年;经营业绩受股市行情影响,也出现先升后降情形,2014、2015年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0%,2016年的增幅又变为-50%,净资产收益率从2015年的17%降至2016年的8%。

 

  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规模逐年大幅增加,增幅基本维持在20%以上;杠杆率呈现先降后升态势,从2013年的9.8倍降至2015年的7.7倍后,又在2016年升至8.8倍;受低利率环境下固定收益产品收益下降、资本市场低迷状态下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收益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经营业绩出现先升后降趋势,2013、2014年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0%,2016年的利润增幅又变为-30%,净资产收益率从2015年的17%降至2016年的12%。

 

  资产管理:行业规模逐年增加,证券基金期货业资管规模占比显著提升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和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对理财的需求不断上升,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形成了大资管的格局。

 

  从大资管角度考察,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主要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资管产品、基金公司公募产品、证券基金期货业非公募资管(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普通专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产品、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私募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其他私募投资基金)六个部分组成。

 

  2013-2016年,中国大资管行业规模逐年增加,管理资产规模从41万亿元大幅升至121万亿元,区间增幅接近20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资管产品、基金公司公募产品、证券基金期货业非公募资管、私募投资基金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3%、20%、29%、45%、68%和117%,私募投资基金的年均增幅最高,信托公司信托计划规模增幅最低。

上一篇: 一季度财政赤字1551亿元 近20年罕见

下一篇: 国开行一季度新增精准扶贫贷款6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