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7 阅读次数:
毛泽东、内参与外交事务:通过看内参“懂得点国际知识”
内参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处理内政,对应对国际问题亦很重要。毛泽东就多次表示,自己懂一点国际知识,靠的就是每天两本《参考资料》。他不但自己看,还设了专门秘书帮他看。林克原任《参考消息》编辑组组长,1954年被调去做帮毛泽东看参考报道的秘书。江青也任过此职。在相关档案文献中,留存了一些毛泽东给江青写的便条,有一部分的内容就是要她注意阅读或研究某篇参考报道。
毛泽东阅读《参考资料》非常认真仔细。重要之处总是画线或圈点,有疑问处则打问号或写下质疑,有差错还认真地予以纠正,对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章,则作眉批旁注,并推荐给其他领导同志或身边工作人员阅读。在这些批注中,毛泽东的立场观点和对问题的观察,跃然纸上。以1958年9月24日下午版《参考资料》为例,有20篇文章他看后做了眉批旁注,文内留下密密麻麻的圈圈点点和有长有短的杠杠线线。如在《梅农说联大不充分讨论我代表权问题是违反世界大多数人民愿望的行为》的标题旁批注:“极好!要看。”对《阿登纳认为现在只有苏美两个大国有一天中国将加入大国行列》一文,他批注:“值得看!!”对《美联社说美在联大阻挠对我代表权问题的讨论甚为孤单》一稿,他批注:“极重大,值得看。”对《美联社透露美企图利用中美会谈阻挠我解放台澎金马这一阴谋如不得逞就打起联合国招牌来干涉我国内政》一稿,批注:“这是一篇极重要的文章,值得看。”又如1958年11月,看了李普曼写的《苏联的挑战》一文,毛泽东批示:“此件印发,值得一看。”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期间,他又将《参考资料》上刊登的3篇报道,亲自重做标题、重写提要,批示邓小平印发给与会中央委员阅读。
对一些有助于了解世界形势、认清对手政策意图的参考报道,毛泽东常常批示在更大范围的报刊登载,或者作公开报道。比如1950年12月28日,他批示“可将胡佛演说以资料名义刊于人民日报第四版及世界知识上”。1953年2月28日,看到《内部参考》上台湾媒体关于华东等地军力部署的报道,他立即写信给新华社:台湾大道通讯社的两条消息,可移载《参考消息》,这是蒋介石向美国人说的,表明他无力进扰大陆和海南岛,和近几个月前蒋介石向美国通讯社发表的谈话为同一性质。1959年4月5日,《参考资料》刊出《印度新闻社报道西藏叛乱情况》和《印度新闻社记者报道西藏叛国分子谈几年来准备发动叛乱情况》,毛泽东在这两篇报道的目录旁边批以“可阅”,并指示:“即送周恩来阅。这个新闻社的这两条报道,是不利于尼赫鲁的,我看可以全文发表,请与吴冷西一商。”
毛泽东一直把《参考资料》作为他增加知识的重要“教材”。1971年到外地巡视途中对各地负责人谈话时,他说:“我天天当学生,每天看两本《参考资料》,所以懂得点国际知识。”周恩来1972年8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对各部门负责人讲话时也谈到:毛主席说,“他要学点新知识,主要靠两本《参考资料》”。
毛泽东多次指示要尽量多地收集外部世界各方的情况,特别强调向中央提供参考报道要全面,正的反的、好的坏的都要反映。他很重视外界和我们唱反调的言论。比如1957年6月24日《参考资料》选刊美国《新共和》杂志的一篇文章,他看后在给陈云的批语中写道:“17页有一句话,值得研究一下。这一句话是唱反调的,但也应当促使我们注意。”按这篇文章题为《在我们的对华政策上的辩论》,毛泽东批示注意的是其中“垮台论”小标题下开头的这句话:“‘一百万人委员会’说,‘北京政权现在并不能牢靠地控制住大陆’,工业产品、猪肉、棉花和煤的缺乏,反映出一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58年炮击金门期间,《参考资料》刊登的材料数量很大,毛泽东每天都仔细阅看,认真研究。他发现编辑对稿件的处理和所拟标题不符合中央方针政策,几次提出批评。10月初,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连续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台湾海峡局势。会议期间,常委们还议论了《参考资料》的报道工作。据列席的吴冷西传达,常委会议提了4点意见:一、中央要消息灵通,《参考资料》应尽快向中央提供最新情况;二、编辑人员不了解有关的中央政策,应好好学习;三、编辑人员要研究情况,抓风向;四、编辑人员要客观,不要主观,要把情况原原本本地反映给中央,由中央判断。读了《参考资料》上的信息后,毛泽东会有所思考,甚至形成决策。这些决策当然不是靠一两条参考报道就能作出的,但也不是说个别参考报道对决策没有起过作用。比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出兵援朝,但什么时候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呢?一直等到外国通讯社报道了在朝鲜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才正式宣布。再如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一直等到外国通讯社报道瑞典地震台测出中国西北地区有震感,周恩来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个集会上正式宣布。这一天,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就守在收讯机旁看收到的外电,副社长朱穆之成了通讯员,负责传递有关信息。这两个故事说的虽是新闻宣布的时机,但也算是一种小的具体的决策。
《参考资料》等报道还会影响毛泽东等高层领导对国际形势的评估。从新中国成立到他去世,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毛泽东至少作出过3回不同评估。这3回评估当然不是仅仅根据参考报道提供的信息作出的,但是参考报道在其中起了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有时候《参考资料》上的一些信息也确实促成了他的重要决策。典型者如1958年炮击金门前后的情况。毛泽东说这是对美国实行“绞索政策”,不会引发战争,是给美国“在台海套上绞索”,而且“套上了”。
炮击金门后,在“固守金马”还是“划峡而治”上,美蒋态度不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骂蒋“愚蠢,不明智”,蒋介石指杜勒斯声明“片面”。毛泽东从《参考资料》上看到这些情况,立即改变方针,利用美蒋矛盾,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先是暂停打炮7日,继而又是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任蒋军补充给养,而“美国军舰护航,不在此例”。《告台湾同胞书》揭露了美国“划峡而治”是为了“孤立台湾”推行“两个中国”的阴谋,呼吁台湾当局看穿美帝阴谋,接受我方提出的和谈建议。
上一篇: 周恩来生前抱病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宾是谁?
核心提示:根绝高利贷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在农民的生存经济面前,即使如建国初期那样强大的政治运动手段,也无法100%奏效,不能不说,道德愿景也好,政治正确也罢,都只能等待生存经济的最终转型。 土改现场 资料图 1950年7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土改中
毛泽东和林彪步入九大会场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4日闭幕)。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党约2200万党员。这次大会是在全国
我国三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中,盛行一夫多妻的妻妾制度。但凡有社会地位的文武官员、豪门大户,几乎无不妻妾成群。中华民国成立后,移风易俗,社会各界逐步推行一夫一妻制度。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知识界、文化界,以及政府的文职官员里面,比较顺利
核心提示:毛主席得知有灾民避水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而落泪,是在1950年8月5日看了时任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等人8月1日的来电,而不是别的什么报告。这有档案为证。 毛泽东 资料图 《回忆录》说: 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水灾,灾情百年不见,淮河也溃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