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男人屋> 近代史>正文

中共党内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第一人(5)

2017-02-03 阅读次数:

 

  经翻译和整理,“记录稿”最先公开发表在《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2005年陈云诞辰百周年时,中央文献研究室将“记录稿”收入《陈云文集》,题为《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记录稿”清楚叙述了红军长征从出发到与四方面军会合的经过,深刻分析了红军在战略转移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失误,精辟概括了军事战略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及纠正。“记录稿”的翻译稿长达2万多字,内容详实、生动,为后人了解红军长征提供了珍贵可靠的史料。其中的部分内容,早在题为《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的文章中出现过。该文最早刊于1936年《共产国际》(中文版)1至2期合刊上,1954年在国内内部刊印。所以,军史、党史界对该文批露的内容并不陌生。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在编辑《陈云文选》时,中央档案馆提供了《英勇的西征》。不少同志认为,“施平”就是“史平”,建议将该文收入《陈云文选》。秘书将此文送至陈云审阅,陈云看后明确表示:“没有用过‘施平’这个名字,也不记得在莫斯科写过这样的文章。”(朱佳木:《听陈云同志谈党史》,《论陈云》,第199页。)

 

  出人意料的是,党史学界少部分学者因“记录稿”的出现对“乙手稿”有了新的争鸣。《党的文献》首次公开发表“记录稿”时,冠名《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而事实上,“记录稿”没有并重讲两个问题,主要讲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情况讲得很少。由此有人突发奇想,提出“记录稿”就是“乙手稿”的“甲部分”;“甲部分”主要介绍红军长征情况,“乙手稿”主要介绍遵义会议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乙手稿”不是陈云在长征路上撰写的遵义会议传达提纲,而是向共产国际汇报中的一部分。

 

  《(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和《英勇的西征》请陈云辩认是在同期,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陈云的确认十分明确:前篇是自己在长征路上写的“传达提纲”;后篇不是自己撰写的文章,也没有用过“施平”的名字。这说明,陈云当时有着十分清楚、准确的记忆。另外,了解这段历史情况的同志都知道,中央在泸定桥会议上,确定陈云的任务是“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并没有授命陈云赴共产国际汇报红军和党的情况。“记录稿”多介绍红军长征情况,对遵义会议情况未详细展开,符合陈云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风格。

 

  当然,“乙手稿”的确存在历史之迷。在人们没有发现它的“甲部分”,没有彻底弄清楚它为什么会存放在前苏联的共产国际档案中的时候,疑问会始终存在。但笔者认为,对于党史中的重大史实,包括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生平中的重大史实,特别又是经过本人确认、权威部门反复鉴定,并经中央批准公诸于世的史实,在没有确凿历史资料为据的情况下,凭主观分析下结论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相信随着历史资料的不断挖掘,历史之谜终会解开。就像当年陈云“记录稿”发现时,人们搞清楚了《英勇的西征》是根据陈云“记录稿”改写的。

 

  陈云留下的第三份历史文献,题为《随军西行见闻录》(下文简称“见闻录”)。该文现已作为“乙手稿”附录,收入《陈云文选》。

 

  “见闻录”是一篇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以纪实散文体,生动、具体、真实叙述了中央红军自1934年10月中旬从中央苏区突围西征,到1935年6月陈云离开期间红军长征的经历,详细记载了连破敌人四道封锁、转兵贵州、抢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兵临昆明、巧渡金沙、勇夺泸定桥等主要战役、战斗,客观、公正描写了红军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和传奇经历,生动刻划红军官兵一致、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以及共产党领袖平和、亲切、感人的形象,有力驳斥了国民党对红军的诬蔑。

 

  “见闻录”是1935年夏,陈云在上海寻找地下党关系和等候去苏联的一个多月紧张、危险的环境中着手撰写,最后成于莫斯科。为便于公开发行和流传,陈云在文中巧妙以“廉臣”为笔名,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记述红军长征历程。由于用第三者面目出现,“见闻录”得以在国外和国统区广泛流传,1936年3月巴黎《全民月刊》首先刊载,接着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随后传回国内,多家报纸转载,出版多种版本。“见闻录”的社会影响远远早于和大于“乙手稿”和“记录稿”。

 

  “见闻录”比斯诺的《西行漫记》早面世一年多。所以,陈云不仅是中共党内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第一人,也是世界上以亲历者身份真实宣传红军长征的第一人。这是陈云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该文不仅使国内人民真实了解了共产党和红军,也使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进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赢得了广泛的国内和国际支持。1937年7月31日,陈云为支持党在国外从事的抗日宣传事业,把“见闻录”的版权,移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

 

  总之,陈云作为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年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在这场事关中国革命方向和命运的艰苦卓绝斗争中,陈云以其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清醒坚定的政治头脑、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干练务实的作风,以及对中国红军长征、历史转折中的中国革命事业的生动描述和深刻思考,给后人留下难忘的教诲和深刻的启迪。

上一篇: 长征中陈云半途秘密离队是执行什么任务?

下一篇: 民国上流社会约定俗成的拜年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