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阅读次数:
我在北大曾与周一良教授交谈过。周教授身材瘦削,说话斯文,出生于安徽省,曾于1939至1946年在哈佛念书。他认识费正清、本杰明·史华兹和我的其他几个同事。他父亲曾是棉纺厂的厂长,后来任天津市副市长。周一良在哈佛时的论文有关佛教,他的文章《中国的密教》发表在1945年的《哈佛亚洲学研究》上,极有创新性和启发性。但现在他是亚洲历史特别是中日关系史的专家。我们讨论了近来哈佛校园里关于越战的争论,我说这不意味着美国已经到了发生社会变革的边缘。“当然,”周教授说,“我明白。”
他的一些学生当时正在离北大25公里的一个煤矿做调研。“他们每周工作一天,余下的时间研究煤矿的历史。”那座煤矿从1896年开始生产,最早是属于美国人,后来归比利时人所有,最后落入英国人手里。周一良把学生分成三组,调查童工、罢工等问题,尽可能地采访到老矿工的家族史。他说:“部分家族史还要向矿工的亲属求证,征集他们的批评和指正。”
周一良教授觉得,苏联对待资本家的态度同中国有着本质的不同。他说:“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十月革命彻底消灭了资本主义。中国的民族资本家比俄国要少很多,他们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对待他们的政策是限制、利用和改造。”我们谈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例子,但意见有分歧。我们都憎恨苏联1968年的军事干预,但我认为杜布切克的改革措施是导火线。我觉得捷克斯洛伐克拥有中产阶级,同时又没有封建的包袱,这使得后阶级斗争社会模式成为一种可能与必须。而周教授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统观点,认为杜布切克是修正主义分子。
由于埃德加·斯诺写信引荐,我与唐明照共进午餐。唐明照曾在纽约做过记者,后来成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他身体瘦而结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是一个很随性的广东人。他称:“巴基斯坦是资本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赞赏巴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唐明照说中国希望在科学领域百花齐放。“我们不会像苏联那样,通过某个中央委员会决议来决定李森科理论的正误。”他说中国不会杀犯错误的人,而是会改造他们。“把他们杀了,他们不会改正错误。”他解释道。
唐明照问我:“你怎么看我们的宣传?”由于当时是第一次见面,我没有回答得很详细。他板起了面孔,说:“我觉得很糟糕,言过其实。延安这样不好。”唐明照曾当过记者,文笔相当好。他接着说,“形容词和副词太多。介绍韶山毛主席故居的文章为什么要以原子弹结尾呢?看起来仿佛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制造原子弹!”
然而,在遥远的哈佛看“文化大革命”,最让我惊讶的是如今中国已经从60年代的混乱中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当我看到社会安定,中国人怀着好奇的心态看待外国,我感到如释重负。1964年仅有两名常驻北京的西方记者,而现在已有15名了。
一天,我问一位年轻的女出租车司机,“文化大革命”时她是不是红卫兵。她狠狠地回了一句:“我是工人!”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在陕西农村我看到小土坡上贴着一句标语:“毛主席万岁!”但当地的农民们因为要在土坡上凿洞修路,标语的最后一个“岁”字被撕去了。
我曾与法国驻华大使艾蒂安·马纳克合作,促成了惠特拉姆的中国之行。我们离开北京前,马纳克设宴招待了惠特拉姆及其代表团。他跟惠特拉姆谈到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如何采取措施承认新中国,与蒋介石断绝往来等等。我们还谈到了越南和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和角色,这是法国和澳大利亚共同关心的问题。
惠特拉姆高高举起酒杯,微笑着说:“这周我多次为中澳两国的友谊祝酒,今天我很高兴为澳法两国的友谊举杯。”他和马纳克两人开玩笑,提到在堪培拉人们举行抗议巴黎的活动,反对马纳克和我促成惠特拉姆的中国之行。马纳克在1971年4月通过韩叙向周恩来解释他的做法,“我只是尽了个人的能力,并不代表法国。”但澳大利亚的外交传统并不承认个人能力与工作职务之间的区别。
晚宴后马纳克告诉我,毛泽东如何看待1967年红卫兵造反派烧毁英国驻北京代办处一事。马纳克1970年曾陪同法国领导人顾夫·德姆维尔来到中南海。毛泽东转身问大使:“事件发生时你在吗?”事实上,在场的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当时没有一个在北京。但毛泽东不愿岔开话题,“那么,你听说这事了吧?”
“当然,主席,我从报上看到了。”毛泽东接着痛斥此事,谴责肇事的极“左”派。他直言,“这在政治上毫无辩护的余地。”他又继续批评“极‘左’思想”,说自己是“中间派的激进分子”。
我去拜访路易·艾黎。他离开故土新西兰,在中国已经住了45年。他的房间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大院里,仿佛社会主义汪洋大海中的一座殖民主义孤岛。屋里高高的天花板、雕刻精细的木制家具,一个上了年纪的满族仆人,还有一个秘书给他送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
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艾黎显得很审慎。他说:“我不想武断地说更多,还有许多其他人会发表高论。”他喜欢谈起受“文化大革命”破坏较小的农村地区。他说:“中国农民有办法经受洪水、饥荒和战争的洗礼,‘文化大革命’只是又一次考验罢了。”
当我提起前一天我到了北大,艾黎说:“自从学生们拿起武器自相残杀,我已经好一阵没到北大了。”想到他正要翻译的一些诗歌,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些诗根本没法翻译,尽是一连串口号。”艾黎不想再谈论政治,转而聊起对医药的研究。中国的卫生事业最近在治疗包括血吸虫病方面已经大有进步。我问他,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他回答说:“哦,我的司机正在读《哥达纲领批判》和《法兰西内战》。”
瑞典驻华大使告诉我斯堪的纳维亚的“毛派”要访问中国。艾黎说这对“极‘左’派”是件好事,“中国人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吸引了西方怎样的支持者,那些年轻的瑞典毛派也可以看看中国人工作得多努力。”
一天下午,我正在西安北部享受温泉(1936年蒋介石就是在那儿被擒获的)突然来电话说要我立即离开陕西。与我同行的周南很是兴奋,仿佛接到了圣旨:“首都来电话了!我们明天必须回去!”我想起陕西的一句古话,“隔山隔水不隔音”。但我的听众可能是一个柬埔寨人,不是中国人,西哈努克亲王准备接见我。
西安机场上的几架小飞机排成一列,机身上赫然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抵达北京机场后,一辆红旗牌轿车将我送到老使馆区的法国驻北京大使馆旧址。大使馆红色的大门旁蹲着两座石狮子,我进去后沿着盘旋的楼梯拾级而上,就到了西哈努克的住处。
西哈努克身材矮小,一双大眼睛。1970年三月政变后,朗诺将他驱逐出境。于是西哈努克在中国的邀请下住进了别致优美的法国驻北京大使馆旧址,随行的还有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的十位部长。政变后,朗诺的反共产党人、红色高棉、越南和西哈努克的忠诚分子相互挤压,混乱不堪。西哈努克同红色高棉结盟,但其自身内部似乎分裂成三个派系:亲越南派、亲苏联派和亲中国派。
西哈努克明白,柬埔寨的暴动和紧张局势可能迟早会在金边出现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府,不是他所希望的“佛教徒掌权的社会主义政府”。他耸耸肩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去法国。越南人实在太难对付了。”我们谈话时,柬埔寨驻民主德国前大使给我们拍照留念。
中国召见河内的范文同进行协商,劝西哈努克与范文同携手合作。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西哈努克与范文同进行了会晤。西哈努克混杂着英法两种语言对我说,在关键问题上周恩来请示了毛泽东。西哈努克说,毛泽东最后直接对他表态:“你可以向中国提任何要求。”
西哈努克同中国一样,希望越南军队尽快离开柬埔寨。周恩来对西哈努克说:“我们不支持柬埔寨所谓的‘毛派’。中国与柬埔寨都是主权国家——要保持中立。”周恩来还说,“最好不要让中国出兵柬埔寨。”西哈努克告诉我,范文同对他说,“解放后,我们要一起到越柬边界,在现有的分界线上立上边界碑,向在场的国际记者们表明:两国领土完整,互不侵犯。”西哈努克听到这番话时,心情十分激动。
西哈努克也曾与法国大使马纳克磋商过,此外,柬埔寨同越南在法国大使馆举行过一次会议,西哈努克与马纳克也有过接触。马纳克回忆说:“周恩来外交很灵活,与苏联截然不同,苏联只想与支那结盟。周恩来对我说,柬埔寨还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的条件。但在莫斯科看来,谁不结盟就是倒向中国!”法国大使看出了北京与河内的关系不是十分和睦。周恩来同马纳克说,“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印度支那国家控制其他国家。”在支那问题上,中国考虑的是地缘政治,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差异。
我问西哈努克亲王,如何评价中国在1971年夏天的国际战略。西哈努克叹了口气,身子在椅子上往前挪了挪,摆弄起他面前的水仙花来。他回答道:“苏联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日本是亚洲最大的问题。”我又问,他作为皇族,信仰佛教,为何会受到毛泽东的欢迎呢?西哈努克说:“主席说,他喜欢亲王,只要他们团结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革命。就像我这样!”
虽然如此,我还是怀疑西哈努克深爱的土地能否获得真正的独立。他说:“只要越南坚持独立自主,柬埔寨就不会受到操纵。”他意识到未来不仅决定于日本,也决定于中国是否尊重周边所有的小国。西哈努克说:“我不认为把柬埔寨作为卫星国会符合中国的利益。首先,柬埔寨是个贫困的国家,将来会成为一个负担。其次,中国尊重小国,如果中国把柬埔寨作为附属国,非洲和亚洲不会再信任中国了。”
西哈努克唯一失望的是,他想周游各国,寻求援助以期实现柬埔寨的真正独立。但周恩来坚持反对这一做法。西哈努克坐在椅子边上,很不高兴地说:“我告诉周总理,‘你应当帮助我走出中国,到越南北部,到朝鲜去。一些人说我被囚禁了。让别人这样认为是不好的。’”
“周恩来的解释是,‘美国中情局’会绑架你的。他说会给我准备一架飞机,但看来也不那么热心。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与中国》,[美]罗斯·特里尔著,刘庆军、许道芝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毛泽东考虑交班问题为何说:当今惜无孙仲谋
核心提示:毛主席得知有灾民避水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而落泪,是在1950年8月5日看了时任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等人8月1日的来电,而不是别的什么报告。这有档案为证。 毛泽东 资料图 《回忆录》说: 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水灾,灾情百年不见,淮河也溃堤了
核心提示:1976年9月7日,毛泽东生命垂危,不断抢救,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还是要看书。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示意给他拿过纸和笔来,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个三字,
核心提示:江青怕牢骚话传到主席那里去,挨批评,又解释说:我和主席共同生活了多年,我是最了解主席的性格的,他这是爱护我,怕游泳累着我,况且主席年岁大了,他想安静一些。虽然我是主席的妻子,可是这几年,想见主席一面是多么地不容易啊!你们不理解吧,
核心提示:1959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现在的报纸我只看一些消息,但《参考资料》《内部参考》每天必看。 毛泽东 资料图 胡乔木曾经应邀在哈佛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叫中国的领导人是怎么样决策的。他谈到,中国领导人通过很多途径获取信息进行决策,其